主题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25-3-10 00:03:44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北京刑事律师陈五争
#拐骗儿童罪五年量刑轻了吗#

一、五年刑期能否震慑犯罪?
根据现行《刑法》第262条,拐骗儿童罪的最高刑期仅为五年有期徒刑,而拐卖儿童罪最高可判死刑。两者的量刑差异巨大,但正如李紫微所言:“无论是拐骗还是拐卖,对家庭的伤害是一样的。”
法律现状

  • 拐骗儿童罪:以收养、奴役等非营利目的拐带儿童,量刑为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 拐卖儿童罪:以出卖为目的,最高可判死刑。
争议焦点
司法实践中,若无法证明“出卖目的”,拐卖行为可能被降格为拐骗罪,导致量刑畸轻。例如,曾有犯罪分子偷走出生仅两天的婴儿抚养14年,最终仅判1年。而拐卖17名儿童的余华英,则被依法执行死刑。两者对家庭的伤害相似,但刑罚天差地别。

<hr>二、真实案例:五年刑期背后的血泪

  • 案例一:某男子拐走7岁男童后遗弃致其死亡,仅以拐骗罪判刑5年。
  • 案例二:女子因无法生育偷盗婴儿,抚养多年后案发,法院以“情节轻微”判1年。
这些案例暴露了法律的两难:若严格区分“拐骗”与“拐卖”,可能导致罪犯逃避重罚;若合并罪名,则需重构量刑体系。
法谚启示

  •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伯尔曼
  • “正义不仅要实现,还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hr>三、辩护实务:近五年判例中的关键要点
通过分析近五年拐骗儿童罪判例,我们总结出以下辩护策略:
1. 主观目的:是否以“出卖”为核心?

  • 若证据无法证明“出卖目的”,可主张不构成拐卖罪,争取轻判。
  • 例如,某案中被告人辩称“仅为收养”,法院采纳后以拐骗罪定罪。
2. 行为手段:是否使用暴力或欺骗?

  • 使用利诱、蒙骗等手段的,量刑通常低于暴力绑架。
  • 若手段轻微(如仅用玩具诱骗),可主张从轻处罚。
3. 损害后果:是否造成重伤、死亡等结果?

  • 若未造成严重后果,可争取缓刑或拘役。
  • 例如,某案中儿童被及时找回,被告人获缓刑。
4. 自首与立功:是否主动投案或提供线索?

  • 自首、赔偿被害人、取得谅解等情节,可显著降低刑期。
5. 证据瑕疵:是否存在取证程序违法?

  • 电子数据、证人证言若存在漏洞,可质疑证据链完整性。
<hr>四、未来展望:法律如何平衡保护与公正?
李紫微建议将拐骗罪与拐卖罪合并为“拐带儿童罪”,并设置死刑条款12。这一提议虽激进,但反映了公众对儿童保护的迫切需求。
律师建议

  • 对家属:若孩子被拐,第一时间报案并固定证据(如监控录像、目击证言),避免因证据不足导致定性偏差。
  • 对嫌疑人:主动配合调查,争取自首、立功等情节;若确无出卖目的,需通过证据强化“拐骗”定性。
  • 对社会:支持立法完善,推动对儿童犯罪的“零容忍”。


  •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 我们期待法律在保护儿童与实现正义之间,找到更平衡的支点。
返回 发新帖 回复
热门图片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Archiver|手机版| 反传销咨询救助网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X3.4( 蜀ICP备14017371号-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