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598

积分

管理员

发表于 2022-12-29 15:41:13 |显示全部楼层
    时隔数年,传销也在升级换代,从北派传销(打着‘网络营销’、‘直销’等旗号)到南派传销(打着‘连锁销售’、‘资本运作’等旗号),入门费也从最低的两三千元,到数万,再到69800元(31份102800元、42份14万,87份213600元,甚至更高)不等,但万变不离其宗,传销骗局的核心,仍旧是精神控制,传销组织就是通过打亲情牌、描绘“光辉前景”、“释疑解惑”、“现身说法”、“成功励志”等一步步请君入瓮,达到“洗脑”的目的。传销者说:

       对于“洗脑”一说,传销人员分两种态度,一种态度就是极力否认“洗脑”,一提到洗脑非常反感,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一般:头长在自己身上,你认为我们会被洗脑吗?只有猪脑子、狗脑子才能剖下来洗,人脑子怎么洗?

       第二种态度就是欣然接受:如果被邓小平洗脑了,你一定是先富起来的那群人。如果你被比尔盖茨洗脑了,你一定是电脑业巨富。如果你被李嘉诚洗脑了,你一定是亚洲第二富。如果你被马云洗脑了,你一定是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别怕洗脑,洗脑比洗澡更重要!常常听别人说,你是不是被洗脑啦?其实,细想想、洗脑有啥不好的,只不过是给你点新观念,新信息,新创新的模式,让你更加的了解现状,适应现状,让思想做做更新......电脑还必须更新内存,经常升级呢!人脑呢?哈哈,洗洗更健康......
权威解读:

       所谓洗脑就是利用外部影响力,向别人灌输异于一般价值观的特殊思想,以符合操纵者的意愿。洗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排他性、循环论证、利益承诺、咒语化、仪式化、重复性。洗脑本质的含义:用一切手段将符合自己利益的错误虚假的认识与思想去灌输给他人。区分是否洗脑的关键不是灌输这个过程,而是看灌输的这种认识与思想是否符合事实真相和科学,灌输的认识与思想不符合事实真相和科学则为洗脑。

w4.jpg

      
五大步骤解析洗脑过程
       以今年比较典型的洛阳“广州优聚生物”传销为例(这里的广州优聚其实是传销分子打着广州优聚公司的名义在进行传销行为,请大家一定要辨别清楚),来分析了传销者是怎样按步骤对发展目标逐渐进行洗脑的。

   

      
第一步:“火车站接人原则”
   

       通常受害者朋友会给其打来电话,用尽一切办法把你诓至河南洛阳。不怕你来了不参加,就怕你不来。等受害者到洛阳后,会受到朋友异乎寻常的热情接待。此时,朋友不会提起传销的事情。其实他的所作所为不过是遵循“二八定律”,即要求拉来人的“业务员”80%谈感情,20%谈事业,绝对不能讲有关传销的事。这是整个精神控制过程的第一步,目的是稳住你的情绪,为正式洗脑铺平道路。

   
第二步:灌输所谓“成功学”
       等到受害人被安顿下来后,其朋友会找个借口带领受害者去听课。虽然受害者尚未加入传销组织,但是正式洗脑已经开始。

   

       讲课人通常很有口才,讲演中充满了一种空洞的激情。首先,他会结合社会实际和个人经历,分析影响成功的因素——环境、观念以及人性的弱点:怕、靠、懒、拖、面子等。这样可以拉近与受害者的距离,降低其抵触情绪。

   

       接着,讲师一般结合我国转型期那些与个体户、股票等相关的典型案例,突出他们抓住机会取得巨大成就的特征,向听讲者灌输速成、暴富理论。这一过程旨在颠覆听讲者对传统价值观的认知,就好比用橡皮擦去脑中原有的概念。

   

       最后,将话题转到现在,强调成功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看准目标,其他的都不要考虑。于是乎,听讲者的激情开始膨胀,准备干一番大事业。至此,“洗”的过程已经完成,随时准备灌入传销者的思维。

   
第三步:以“直销”之形掩盖“传销”之实
   

       经过几次培训,等到时机合适,讲师就会开始向听讲者灌输新的观念,向受害者们介绍公司直销“广州优聚”(这里的广州优聚其实是传销分子打着广州优聚公司的名义在进行传销行为,请大家一定要辨别清楚)化妆品的方式。每套产品2900元。“如果你加入公司,交了2900元,以后在销售时拿一套化妆品就不用再另外付费了。当你介绍70个人进来,你的月收入达到几十万元可以说就易如反掌了。”讲师用一些新的营销理论、一些新思维的著作,让听讲者陷入对企业文化的盲目崇拜。其实这些所谓原理,在合法的直销教材上确实存在。但是通常传销者口中讲着合法的内容,行动中却做着违法的事情。产品的内容,在里面已经完完全全地被概念化和抽象化了,很多人也没能亲眼见到所谓的“优聚”产品。实际上“公司”里面“业务员”的工作,只是不停地拉人进入团队。

   

w5.jpg

      
第四步:营造“磨砺意志”的假象
       受害者来到传销者的“家”后,每天都要参加“晨练”活动。早上起床后,先是读书、背书,很多人大声读一些关于成功学、营销学方面的书。

   

       之后是开心一刻:每个人要讲一个笑话。最后是即兴演讲,目的是锻炼口才。这些都是为了让参与者感觉自己是积极向上的,是在为一个崇高的事业而奋斗。为了制造“磨砺意志”的假象,大部分的传销者吃菜不用买,只捡别人扔在地上的。即使买也只买那种最次的菜叶,廉价的米。在住的方面,男女同住在租的房间里,女的睡床铺,男的睡地板。(现在还很多变成一个屋子住五六个人,基本上都有床可睡)他们的生活是完全模式化的,新人进入到他们当中来后,很快就会被模式化的生活同化,由于大家都同甘共苦过,受害者进而会对其他人说的话产生一种认同感。

     
第五步:用“ABC法则”进行思想诱导
   

       既然要进行精神控制,思想诱导自然是不能少的。不过传销者在对新人实施思想诱导时,通常按照“ABC法则”进行思想劝说,即A带B来了之后,A不能做B的思想工作,而是让C来做B的思想工作。在大的场合下,传销组织还积极营造出一种感恩的心态,实施“三捧”法则,主动捧“公司”、捧“上线”、捧“公司的理念”,而新人则渐渐沦为思想上的奴隶。

   

       经过高密度全方位的洗脑,不出一个星期,不少起初甚至还抱着怀疑态度的受害者就会对此深信不疑,交钱“签单”。而受害者一旦交了钱,就从精神与物质上被双重控制住了,很难摆脱这个泥淖。

   

      
心理学专家:任何人都有可能被精神控制
  

       在全国各地发生的大大小小传销案件中,精神控制成为其中一种主流的手段甚至是核心,它的作用甚至比暴力手段更为有效直接。那么实施精神控制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精神控制与人们常说的催眠术有什么不同?什么样的人容易受到精神控制?记者就这些问题电话专访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博士生导师张侃教授与副研究员王文忠博士。

   

       王文忠告诉记者,所谓精神控制俗称为洗脑,就是团体或者个人用一些非道德的操纵手段来说服某人按照操纵者的愿望改变自己,这种改变通常给被操纵者带来损害。虽然精神控制与人们比较熟悉的催眠术有共通之处,但是张侃表示,两者并不一样。精神控制主要通过瓦解个人对自己的认识,使个体彻底改变对自己的经历和个性的看法,灌输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使个体依赖于某个组织和个体,成为这个组织的工具。而在催眠术中有一种催眠整合,主要是通过催眠达到治疗人的心理疾病的目的。

   

      
实施精神控制的6个特定条件

       不过实施精神控制并非举手投足就可以办到的,王文忠表示,实施精神控制需要有特定的条件。

   
1

      ■首先精神操纵者必须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使被控制者意识不到存在着一个控制和改变自己的计划:精神控制并非在瞬间完成,而是要有一个计划过程。个体虽然发现自己一步步在改变,捐献金钱、放弃工作、越来越狂热,但觉得这一切都很正常,是自己自然而然变化的。操纵者并没有明确提出要求,但所有人都“自发”走了一条最符合操纵者利益的路。

2

       ■其次要控制人的时间和生理环境(人际接触和信息):通过一系列规则、要求或建议实现对被操纵者个体时间和环境的控制。几乎所有的传销案件中,洗脑都是在对人进行很有效的人身控制后才开始发生效用的。没有人身控制是很难达到精神控制的。人的身体和精神是表里合一的。
3

       ■创造一种无能感、恐惧和依赖性:提出一个可望不可及的美妙前景,而这个目标只有参加操纵者组织的活动才能达到。贬低现实生活,夸大美好前景,责备个体的缺陷,使被操纵者逐渐产生一种无能感和依赖性。

4

       ■压制个性化的行为与态度:一切思想要按照组织者的意思进行。所有一切,上有操纵者理论上的提倡,下面通过个体间的相互评价和监督来进行,因而具有强大的力量。很快个体就认识到,进入这个组织就要抛弃过去的自己,重新做人。
5

       ■灌输新的行为与态度:被操纵者进入组织以后,其他个体的尊重和肯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得到肯定,就认为具有最大价值;个人看法受到组织的鄙夷或者漠视,就惟恐弃之不及。经过一段时间,一个新人诞生了,就成为操纵者的留声机和传声筒。
6

       ■提出一套循环论证的理论:在实施精神控制的组织中,个体总是错误的,组织总是崇高的,外部世界总是低级的、邪恶的。被操纵者长期处于这种氛围中,别人用这套逻辑对待他,他也理直气壮这样对待别人。最后,这种思维方式成了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很难认识到,也很难走出来了。

没有工作的居家族最易被控制

   

       张侃认为,人有很多缺点,比如从众心理:谎言说了一千遍就变成了事实。而且人在那种特定的环境下也很容易受到精神控制,这就是环境压力。因此人的抗精神控制能力并不单单与其学历知识挂钩。学历和知识仅仅只能代表一个人的专业学术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高学历高智商的人也深陷传销泥淖的原因。在高学历的人中,有些人其实在很多方面是弱者,比如赚钱能力,正是因为在这方面是弱者,所以才会对这方面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样就很容易相信传销这种事情。大学生虽然有知识和文化,可是也是这类人,而且,他们更缺乏社会经验。

   

       最容易参加的人员是居家族。例如,下岗职工、提前退休人员、大学毕业没找到工作的、想发大财又没有经济基础的,还有手里有点余钱想发大财的、在单位里得不到领导重用心里不服气的、还有的是行政领导的家属、亲戚家里有很多社会关系的。他们多是被熟人所骗,因为对心理学证明,对熟人在接受性上比陌生人要强,对陌生人的警惕性较高,而对熟人在心理上是不设防的。而最不易“洗脑”的人员是,两人以上结帮来参加组织的,因为两个人的思想会相互牵连,只要有一个人思想动摇另外一个都会受影响。

w6.jpg

   
精神控制者与被控制者的行为特征
实施精神控制的人与接受精神控制的人通常在行为上有一定的模式特征。

   

       精神控制者会提出许多希望和暗示,激起被操纵者的虚荣心和好胜心,使他们自觉按照要求行动;发展一套内部术语,让被操纵者用于交流和思考,以强化个体对所倡导理论的使用,并增加他们与正常社会的隔膜;刚加入组织时,操纵者往往会给予慷慨的赞美和奖励,使被操纵者感到爱和幸福;但随后个体就感到恐慌,因为操纵者许诺的美好前景由于自己的缺陷,总是不能实现,觉得自己愚蠢、堕落,慢慢变得抑郁、焦虑、丧失独立思考能力。

   

       相对的,被精神控制的人会重复操纵者灌输给他们的内容,成为操纵者传声筒;说话的语气变得激动、高亢或庄严、缓慢,同时表情也变得严肃、庄严或紧张,眼神也更明亮、闪光。到最后,精神控制的牺牲品会变得虚弱、依赖以及形成双重人格,产生认知功能紊乱、核心信念改变以及出现精神病症状。

   

      
营销中运用精神控制是否违法尚无法律界定   
       精神控制进入营销领域是否触犯了法律呢?张侃表示,如果是合法营销的话,即使使用精神控制作为手段,我们也很难说它是违法的。因为在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条文来界定,而且究竟什么样的行为才能称得上是精神控制,这个概念目前还不是很明确,更缺少一个细分的标准。比如说,广告,你很难说它是不是一种精神控制。就算是,我们恐怕也不能轻易说它是否违法。

w7.jpg

传销也被称为经济邪教,跟邪教相比有很多相似之处

w8.jpg
            来源:洛阳反传销团队



本文来源于打传规直联盟公众号
返回 发新帖 回复
热门图片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Archiver|手机版| 反传销咨询救助网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X3.4( 蜀ICP备14017371号-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