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金融市场的复杂版图中,催收、反催收、退息退保以及平债消债等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争议。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这些领域的整顿力度,然而,各种乱象依然层出不穷,让普通老百姓深陷困惑与风险之中。
催收与反催收:合规与违规的博弈
催收是金融机构追讨欠款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维护金融秩序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合法的催收应当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在合理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与债务人沟通,督促其履行还款义务。然而,部分催收机构为了追求业绩,往往采取暴力催收、骚扰债务人及其亲友、泄露债务人隐私等违法违规行为,给债务人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困扰。
与此同时,反催收产业也悄然兴起。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为债务人“维权”的旗号,教唆债务人恶意逃避债务,通过伪造材料、恶意投诉等手段干扰正常的金融秩序。他们向债务人收取高额费用,却无法真正解决债务问题,反而让债务人陷入更深的法律风险和信用危机。这种反催收行为不仅损害了金融机构的利益,也破坏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退息退保:政策下的权益与陷阱
退息退保是指消费者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要求金融机构退还已支付的利息或解除保险合同并退还保费。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银保监2021 - 26号文、银保监2022 - 62号文等,明确了消费者在某些情况下的合法权益。例如,当金融机构存在违规收取利息、销售保险时存在误导行为等情况时,消费者有权要求退息退保。
然而,市场上一些不良中介机构却利用消费者对政策的不了解,以帮助退息退保为名,收取高额手续费。他们往往夸大退息退保的范围和成功率,甚至通过伪造材料等手段骗取金融机构的退款。一旦被金融机构发现,消费者不仅可能无法成功退息退保,还可能面临法律责任。而且,随意退息退保可能会影响消费者的信用记录和保险保障,给未来的金融活动带来不便。
平债消债:非法集资的新伪装?
平债消债领域更是乱象丛生。以广律(深圳)法务服务有限公司为例,2024年宁夏银川市公安局金凤区分局破获了一起以化解债务人拖欠银行等金融机构债务为幌子的非法集资犯罪案件。广律公司在未经国家金融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以“解债”为幌子,每单按照“解债”总额的25%收取服务费,并承诺债务人在6至18个月内化解债务。该公司面向社会不特定群体变相非法吸收资金,用于发放代理商佣金和日常经营开支。其制定代理商佣金制度,搭建专门业务平台记录、发放业务佣金,累计在中国发展超2万名代理商,收取2000余万元代理费,向5000余名解债人收取超过2亿元“解债”服务费 。
类似的还有广东微峰、中调365、中山欣达易通、四川德源汇、青岛恒昌隆等平台。这些公司大多没有金融牌照却打着国企国资控股的旗号做金融业的业务,并且都有传销模式的影子按职级拿薪酬。它们的处置方式通常是走不良资产处置通道,一部分企业是组包等包分包,然后买资管公司的包,一部分是拿着债务人的信息通过资管公司和银行一对一剥离处置。但其中一部分公司不一定能全部帮债务人结清,主要以收手续费、咨询费加盟费为主,存在涉嫌集资的情况 。
市场上所谓的二点五折、三折、四折结清债务的宣传,大多是骗局。一些清债公司收取高额服务费后,只是等待6 - 18个月将债务拖成呆账,等银行核销出表,账面清0,但债务人实际该欠的债并未减少,个人征信也依然不正常。而合同中的文字游戏和业务员“债务清0,彻底上岸”的虚假宣称,让许多债务人上当受骗。
如何辨别正规与违规平台?
面对如此复杂的市场环境,老百姓该如何辨别正规平台与违规平台呢?首先,查看平台是否拥有相关金融牌照,金融牌照是金融机构合法经营的重要凭证。其次,谨慎对待过高的承诺和保证,如“百分百成功解债”“快速退息退保”等宣传语,要知道金融业务存在一定风险,不可能有绝对的保证。再者,了解平台的运营模式和口碑,通过网络搜索、咨询专业人士等方式,查看平台是否存在大量负面评价和投诉。最后,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陷入合同陷阱。
在这个充满诱惑与陷阱的债务“解决”市场中,老百姓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风险意识,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债务问题。国家也应继续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规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