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598

积分

管理员

发表于 2025-4-10 15:33:03 |显示全部楼层


李旭反传防骗团队,您身边的反传防骗顾问!

警惕!校园周边的“免费Wi-Fi”可能是黑客的陷阱w2.jpg

随着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普及,Wi-Fi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上课自习还是休闲娱乐,大家都习惯随时随地连接网络。然而,近期多地高校曝出学生因连接不明Wi-Fi而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甚至隐私数据被窃取的案例......校园周边的“免费Wi-Fi”可能并非福利,而是黑客精心设计的陷阱。

警惕!校园周边的“免费Wi-Fi”可能是黑客的陷阱w3.jpg

警惕!校园周边的“免费Wi-Fi”可能是黑客的陷阱w4.jpg

伪装Wi-Fi的常见套路

黑客通常会在校园周边设置名称为“校园免费网络”“CMCC-Free”等的Wi-Fi热点,诱导学生连接。这些Wi-Fi看似与正规网络无异,但实际上却是黑客用来窃取数据的工具。一旦连接,黑客便可通过技术手段轻松获取用户的账号密码甚至设备中的隐私文件。





真实案例

警惕!校园周边的“免费Wi-Fi”可能是黑客的陷阱w7.jpg

某高校学生小李在校园附近的咖啡馆连接了一个名为“Campus-Free-WiFi”的网络,随后发现自己的教务系统账号被盗,课程信息被篡改,黑客还通过邮件勒索赎金。



连接伪Wi-Fi的三大风险



01

警惕!校园周边的“免费Wi-Fi”可能是黑客的陷阱w10.jpg

账号盗用:

学籍系统、选课平台账号被盗

学生的学籍系统、选课平台账号通常与个人信息绑定,一旦被盗,黑客可以轻易获取学生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敏感信息。这些信息可能被用于诈骗或其他非法活动。

02



财产损失:

校园卡、支付账户被恶意消费

许多学生的校园卡与支付账户绑定,黑客通过伪Wi-Fi窃取账号后,可以直接进行恶意消费,导致学生财产损失。

03



数据泄露:

隐私文件遭窃取或加密勒索

黑客还可能通过伪Wi-Fi入侵学生的电脑或手机,窃取照片、文档等隐私文件,甚至植入木马病毒对文件进行加密勒索,要求学生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解锁。

警惕!校园周边的“免费Wi-Fi”可能是黑客的陷阱w13.jpg

防范伪wifi



如何防范伪Wi-Fi陷阱?

1. 仅连接学校官方提供的Wi-Fi

学校通常会提供官方Wi-Fi网络,学生应优先选择这些经过安全认证的网络,避免使用名称可疑的公共Wi-Fi。

2. 启用双重验证保护重要账号

对于邮箱、学籍系统、支付账户等重要账号,建议启用双重验证。即使密码被盗,黑客也无法轻易登录你的账号。

3. 安装安全软件,定期检查设备

在手机和电脑上安装可靠的安全软件,定期扫描设备,防止木马病毒入侵。同时,避免在公共网络环境下登录重要账号或进行支付操作。

4. 提高警惕,识别可疑网络

如果发现Wi-Fi名称与官方网络相似但略有不同(如多一个字母或少一个符号),务必提高警惕。此外,不连接无需密码的开放网络,这类网络的安全性极低。



警惕!校园周边的“免费Wi-Fi”可能是黑客的陷阱w16.jpg

民警提醒:网络安全无小事

警惕!校园周边的“免费Wi-Fi”可能是黑客的陷阱w17.jpg

网络安全无小事,尤其是在校园周边这种人员密集的场所,伪Wi-Fi的风险更高。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因一时疏忽而落入黑客的陷阱。一旦发现账号异常或财产损失,应立即联系学校信息中心并报警处理。同时,学校也应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保护好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从谨慎连接Wi-Fi开始!


推荐阅读

● 以案说法 | 警惕新型传销陷阱!“APP”可别乱下载,当心被关进“小黑屋”!

● 吸收资金1.1亿余元 APP购物消费返积分?当心传销陷阱!

● 求职“陷阱”怎么辨别?这篇教您提高警惕→

● 高发!这些传销陷阱正在吞噬你的家人!为什么TA宁断绝关系也不回头?我该怎么救?

● 交易额达3.8亿元!廉价石头变身“高价玉石”,1400人深陷玉石传销陷阱......

[此文来源:公安部网安局,版权说明:以上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本文来源于微信文章公众号
返回 发新帖 回复
热门图片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Archiver|手机版| 反传销咨询救助网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X3.4( 蜀ICP备14017371号-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