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发表于 7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安全提醒|防范电信诈骗——致家长、学生一封信w1.jpg

安全提醒|防范电信诈骗——致家长、学生一封信w2.jpg

安全提醒|防范电信诈骗——致家长、学生一封信w3.jpg

安全提醒|防范电信诈骗——致家长、学生一封信w4.jpg
致家长、学生
安全提醒|防范电信诈骗——致家长、学生一封信w5.jpg
一封信
安全提醒|防范电信诈骗——致家长、学生一封信w6.jpg



安全提醒|防范电信诈骗——致家长、学生一封信w8.jpg

安全提醒|防范电信诈骗——致家长、学生一封信w9.jpg

安全提醒|防范电信诈骗——致家长、学生一封信w10.jpg

安全提醒|防范电信诈骗——致家长、学生一封信w11.jpg







安全提醒|防范电信诈骗——致家长、学生一封信w15.jpg



安全提醒|防范电信诈骗——致家长、学生一封信w17.jpg







亲爱的同学们、家长朋友们: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手段持续升级,学生群体因社会经验不足、信息甄别能力较弱,成为诈骗分子重点侵害对象。根据国家反诈中心2025年最新预警数据显示,全国学生涉案诈骗案件同比上升17.5%,其中虚假投资理财、AI技术诈骗、虚拟货币交易等新型手段占比显著增加。值此2025年五一假期来临之际为切实保障学生财产安全,学院特致此信,呼吁家校携手,共同筑牢防诈防线。




安全提醒|防范电信诈骗——致家长、学生一封信w21.jpg




一、当前常见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及手段

1.AI深度伪造冒充亲友诈骗

     诈骗分子利用非法获取的社交账号信息,合成熟人声音、面容,通过视频通话降低受害者警惕性,诱导紧急转账。  

     案例:某高校学生接到“父亲”视频电话,对方以“项目投标急需资金”为由要求转账8万元。事后查明,诈骗分子通过AI换脸及语音合成技术伪造身份。  

2.刷单返利类诈骗

     诈骗分子以“兼职刷单”“足不出户赚佣金”为诱饵,通过社交平台、短信等渠道发布虚假广告,诱导学生下载非法APP或点击链接。初期小额返利骗取信任后,以“任务未完成”“账户冻结”等借口要求转账,最终卷款消失。




安全提醒|防范电信诈骗——致家长、学生一封信w22.jpg




     案例:某高中生轻信“短视频点赞日结工资”广告,被诱导下载刷单APP,前期获利后投入压岁钱2万元无法提现。

3.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电商促销、游戏账号交易、低价代购等名义,在非正规平台发布虚假信息,诱导学生支付定金或全款后失联,或以“手续费”“解冻费”等名义持续索要钱财。  

     案例:某学生在非官方平台交易游戏装备,支付定金后对方以“账户冻结需充值解封”为由连环诈骗,累计损失1.8万元。

4.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  

     谎称“商品质量问题需退款”“快递丢失可赔偿”,诱导学生提供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信息,或要求下载屏幕共享软件,趁机盗取账户资金。  




安全提醒|防范电信诈骗——致家长、学生一封信w23.jpg

     案例:2025年3月,某技工学校学生小张接到自称“某电商平台客服”的电话,称其网购的电子产品因“快递丢失”可双倍赔偿,要求小张点击短信链接填写银行卡信息。小张按提示操作后,账户内1.2万元被转走。  

5.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

     以“无抵押、低息贷款”为幌子,通过伪造资质文件骗取信任,后以“保证金”“解冻费”等名义要求转账,或直接窃取个人信息进行盗刷。




安全提醒|防范电信诈骗——致家长、学生一封信w24.jpg

     案例:某高中生小李因想购买学习设备,在网页广告中申请“无抵押低息贷款”。对方以“信用不足需缴纳保证金”为由,要求其转账5000元,后又以“账户冻结”索要1.5万元解冻费,小李察觉异常后报警。

6.冒充公检法及熟人诈骗  

     冒充公检法人员恐吓学生“涉嫌违法”,要求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或盗用亲友、老师社交账号,以“紧急用钱”“缴纳费用”为由要求转账。  

     案例:2025年4月,某学生家长接到“警方”电话,称其子“涉嫌非法洗钱”,要求将存款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诈骗分子通过AI合成学生哭诉语音,家长惊慌下转账8万元,后发现被骗。  

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郑重提醒

1. 提高警惕,强化防范意识

      请家长与学生共同学习防诈知识,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对陌生来电、网络链接、诱导性信息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轻信“高收益”“零风险”承诺。  

2. 保护个人信息,筑牢安全防线

     请勿随意泄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敏感信息;不点击不明链接,不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谨慎授权手机APP权限,定期修改账户密码。  

3. 理性消费,拒绝非正规交易

      家长需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避免攀比心理;网购务必通过正规平台完成,拒绝私下转账或脱离平台交易;游戏账号、虚拟物品交易需选择官方渠道。  

4. 多方核实,避免冲动决策

     若接到“涉案”“退款”“中奖”等电话或信息,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真伪;遇亲友、老师通过社交软件借钱,需通过电话或见面确认身份。  

5. 及时报案,留存证据

     如不慎遭遇诈骗,请立即联系银行冻结账户,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第一时间向属地公安机关报案,并同步联系学院辅导员协助处理。

三、家校协同,共筑防诈安全网

     学院始终将学生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已通过主题班会、防诈讲座、案例警示等形式开展常态化宣传教育。但诈骗手段隐蔽性强、迷惑性高,恳请家长在五一假期期间配合做好以下工作:  

     1.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关注其网络行为与资金动向;

    2. 定期提醒学生警惕新型诈骗套路,尤其防范“AI换脸”“语音合成”等高科技诈骗手段;

    3. 家庭群内可转发权威反诈资讯如国家反诈中心APP案例警示,共同营造防诈氛围。  

     同学们、家长朋友们,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需要家校携手、全员参与。让我们以高度的警觉性和科学的应对方法,共同织密安全防护网,度过一个平安、充实的五一假期!

供稿:团委文字:孙贺蔚美编:张丽娟责编:臧连兴统筹:刘晓辉
安全提醒|防范电信诈骗——致家长、学生一封信w25.jpg

本文来源于微信文章公众号
返回 发新帖 回复
热门图片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Archiver|手机版| 反传销咨询救助网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X3.4( 蜀ICP备14017371号-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