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0

积分

等待验证会员

发表于 2025-2-20 09:09:05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潜龙勿用

高端的“PUA”,有时只需要看一眼-1.jpg

2009年的时候,我看过?这么一本书,它?畅销全球80多个国家,是?心灵励志类书籍畅销第一名,是一本引发读者广泛讨论的心灵成长类书籍,这本书叫《不抱怨的世界》,作者威尔·鲍温。
有人说,这是一本伟大励志,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书。


也有人说,这是一本压抑真实情绪,助推自我剥削的书。


作者?认为?,抱怨的本质是对现实不满的心理投射,是对“无力改变现状”的消极应对,长期抱怨会形成负能量磁场,导致人际关系恶化、职业发展受阻,甚至影响身心健康。


书中说到?,停止抱怨的关键在于“感恩练习”。通过关注已有,而非缺失,逐渐培养积极视角。


书中所说胡志强女士的抗癌历程确实令人动容,但其家庭通过商业保险覆盖了98%的医疗费用,主治团队包含3位国际肿瘤专家,心理咨询师持续进行创伤后干预。这种”不抱怨”的本质是资源支持下的理性选择,而非单纯的意志胜利。


而沃尔玛员工张丽通过工会组织集体协商,将”工资拖欠”的个体抱怨转化为”劳动权益保障”的群体提升,这才印证了建设性抱怨的社会价值。

高端的“PUA”,有时只需要看一眼-2.jpg

作者引用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东方哲学思想,结合西方心理学,提出困境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抱怨者往往忽略“苦难的馈赠”,而成功者则将其视为自我完善的契机。


然而这种逻辑也可用于?对?意识形态?进行?的?操控,以维持?不平等?,这也是?资本?常用的?手段?。例如要求员工接受高强度工作以换取“成长机会”,而忽略企业对劳动者权益的侵害。实际上他跟本没把“孟子”读明白,没明白语境的重要性,“动心忍性”需配合“天时地利人和”。


书中提出“21天紫手环挑战”:每抱怨一次就将手环换手,以此量化并控制抱怨行为。以此?帮助读者觉察无意识的负面语言,逐渐养成自我审视的习惯。

高端的“PUA”,有时只需要看一眼-3.jpg

原本用来帮助个人调整心态的“紫手环挑战”,被企业硬生生的搞成了职场规矩,这么一来,打工人被迫从“假装升级”直接升级为“彻底麻木”。


比如,你每天加班到半夜,工资却拖了三个月还不发。按这本书的逻辑,你应该感恩公司给你“成长机会”,用紫手环提醒自己别抱怨。但真相是——公司违法了,而你被PUA到连讨薪都不敢开口,最后抑郁了还要被说“心理素质不行”。这就是用“正能量”给资本剥削打掩护。
所以,我们更应该辩证地看待问题,警惕“心灵鸡汤”的双刃剑效应。笔者认为,完全“不抱怨”可能压抑正常情绪表达。抱怨是权利而非脾气,适度的情绪释放有助于心理平衡。重点在于“觉察”而非“禁止”,最终目标是实现情绪自由。


而?真正的情绪自由,是知晓何时该沉默承受,何时需大声疾呼。
返回 发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Archiver|手机版| 反传销咨询救助网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X3.4( 蜀ICP备14017371号-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