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23-6-9 02:15:49 |显示全部楼层
w1.jpg

案例简介

某日,一名女士到我行某营业网点大厅告知工作人员“你们银行发错短信了,把别人的信息发到了我的手机上。”该女士同时拿出手机短信,其手机上分别收到的两条短信,显示为我行发送的信息,但发送号码分别是10694235****66096088和10691****8542,非我行官方客服号码。短信内容大致为客户冯某信用卡逾期,让客户回拨短信上的电话协商。该女士表示她有我行信用卡,但她的名字不是短信上发来的“冯某”,且她信用卡未逾期,希望银行不要错发信息给她。

大堂经理看了短信之后,判断该案例为通讯网络新型诈骗,即刻告知该女士该条短信并非银行官方客服号码统一发送,实为犯罪分子的诈骗短信,诱使消费者拨打短信所提供的电话进行下一步诈骗行为。大堂经理随即和客户确认了有无回拨电话,并确认该手机号码为本人实名后,指导客户如何查询自己的信用卡账单情况,提示客户日常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外泄。

风险分析

1.该女士确实持有我行信用卡,但短信内容非持卡人本人,客户误以为是我行官方短信发错了信息。

2.该女士收到短信立即到银行咨询,而没有选择拨打短信提示电话,有效化解了诈骗第一关。如果该女士拨打了诈骗短信提示的电话,极有可能中了不法分子的圈套。

风险提示

1.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号码、手机短信和邮件,不向他人透露自己的银行账户、卡号、密码或向来历不明的账户转账。遇到此类情况,应予以拒绝,必要时立即报警。

2.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如随意填写个人资料、街头填问卷送小礼品、网上填问卷送礼品、注册即送大礼、填写详细资料赢抽奖机会等,参与这些小活动均有可能泄露个人金融信息。

3.当发现自己身份信息、银行卡等信息泄漏后毋须恐慌,不法分子利用窃取的银行卡信息实施资金盗窃需要获取持卡人手机短信验证等条件,信息泄漏并不一定会发生银行卡资金损失风险,只要加强防范意识,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有效保护自身财产安全。

本文来源于华夏银行杭州分行公众号
返回 发新帖 回复
热门图片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Archiver|手机版| 反传销咨询救助网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X3.4( 蜀ICP备14017371号-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