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23-6-10 04:31:56 |显示全部楼层
w1.jpg

w2.jpg

提高防范意识  谨防网络诈骗

电信诈骗案例通报

真实案例分享

2023年6月2日,某学院一名同学登录微博浏览超话看到一则转让演唱会门票的信息,该同学与对方联系后收到了一条连接,对方称先付款才可将票转让,于是该同学随即付款800元,然而对方却称未收到欠款。随后对方账号消失,该同学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w3.jpg

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

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欺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检法、商家公司厂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等各类机构工作人员,伪造和冒充招工、刷单、贷款、手机定位和招嫖等形式进行诈骗。

然而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诈骗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通过各大交友平台以及非官方的金钱交易让一批批年轻人深陷其中,网络世界的扩大,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经受不住网络的诱惑,在一步步的诱导下失去了自我辨识的能力。

防范电信诈骗“三不一多”

2022年5月11日,公安部公布五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分别是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提高防范意识,谨防网络电信诈骗。

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遭遇了电信诈骗。据统计,近年来18-30岁的年轻受骗人约占60%,已经代替老年人成为电信诈骗的主要目标人群。随着科技网络的发展,电信诈骗的方式层出不穷,随着互联网全球化日益发展,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日益突出,保护好个人信息是保障财产权重要基础。谨防诈骗,从小事做起,牢记以下口诀:

(一)“五不信”

1、未经核实不相信;

2、积分中奖不相信;

3、高额回报不相信;

4、退税返利不相信;

5、免费领取不相信。

(二)“五不露”

1、不透露身份证号码;

2、不透露姓名住址;

3、不透露银行卡号;

4、不透露各种密码;

5、不透露手机验证码。

(三)“五不转”

1、不向陌生账户转账;

2、不向安全账户转账;

3、不向有风险提示的账户转账;

4、不向未经核实的网站、APP、维码转账;

5、不向要求先行缴纳保证金、手续费、税费等的网贷公司转账。

(四)“五不做”

1、陌生电话不回拨;

2、陌生链接不点击;

3、陌生微信不添加;

4、陌生平台不投资;

5、网络刷单不参与。

(五)“五慎接”

1、慎接95开头且超过五位数的电话;

2、慎接400开头的电话;

3、慎接00或者“+”开头的电话;

4、慎接没有来电显示的电话;

5、慎接被手机软件标记为诈骗骚扰的电话。

(六)“一必须”

凡是拟转账在1000元以上的,必须报告辅导员、班主任或导师,经帮助核实确认后,可进行转账。

(七)“两电话”

如已遭遇诈骗或疑似诈骗,第一时间拨打辅导员、班主任、导师电话请求帮助,第一时间拨打学校保卫处值班电话84618113报案。

(八)“三杜绝”

坚决杜绝买卖、出租、出借“两卡”及微信、QQ账号和身份信息等违法行为。

面对非官方的交易,我们要擦亮眼睛,骗子手段层出不穷,虽早有防备但是还是会在不知不觉中放松警惕,希望大家可以加强自己的防骗意识。同时,不要轻信所谓的“官方”,所有公安机关、司法机关、执法部门绝不会通过电话办案,更不会要求转账。

END

资料来源 | 文明督查中心

编辑 | 唐誉洲

责编 | 王伟

复审 | 邓益成

终审 | 徐小雀

本文来源于湘农景艺公众号
返回 发新帖 回复
热门图片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Archiver|手机版| 反传销咨询救助网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X3.4( 蜀ICP备14017371号-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