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信诈骗”是违法犯罪分子利用手机短信、电话、传真和互联网等通讯工具,假冒国家机关、公司、医院、朋友等名义,谎称被骗人中奖、退税、家人意外受伤、朋友急事、有人加害或出售致富信息和投资分红等情况,骗取受害人信任后,叫其将钱汇入到指定银行卡账户的一种诈骗活动。
电信诈骗手段多样,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诈骗手段:
(五)亲友急事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不法手段获悉受害人的姓名及电话号码,打通受害人电话后以“猜猜我是谁”的形式,顺势假冒受害人多年不见的亲友,谎称其到受害人所在地的附近遇到嫖娼被罚、交通事故赔钱、生病住院等“急事”,以借钱解急等形式,并叫受害人将其打到指定的银行账户上,以此骗取钱款。
(六)虚假购物诈骗
犯罪分子以手机短信、打电话、电子邮件、QQ、微信等方式向受害人低价“推销”时尚商品或手枪、迷药、信号接收器、遥控监听器、特殊功能眼镜等违禁物品,以交“风险抵押金”“税款”“手续费”或“先付款再发货”等名义,叫上当受骗者将现款汇入其指定的银行账户,以此骗取钱财。
(七)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诈骗
犯罪分子捏造受害人在某商场的消费记录,冒充银行信用卡中心工作人员以电话或短信方式通知受害人,并提出要帮助受害人的信用卡升级,步步诱骗受害人泄露银行卡密码后,骗转走受害人存款。
(八)虚假招工、婚介诈骗
犯罪分子以短信、电子邮件、QQ、微信等方式发布虚假的招工、婚介信息,以交报名费、面试费、服装费、介绍费、手续费、保证金等名义,诱使受害人汇款到其指定的银行账户,以此骗取钱款。
(九)虚假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短信、电子邮件、QQ、微信等方式发布可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等虚假的业务信息,以提前交纳手续费、税款、利息、代办费等名义,诱骗受害人汇款到其指定的银行账户,以此骗取钱款。
更多识别及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的内容,请关注“本元微生活”,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知使命,懂权利,知法、懂法、保护自身权益。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于本元微生活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