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598

积分

管理员

发表于 2025-1-4 01:15:18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在临沂客户端
在临沂网评丨招聘诈骗套路多,求职应聘不妨多个心眼-1.jpg

编者按:在中共临沂市委网信办的指导下,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在临沂”客户端品牌栏目“在临沂网评”全方位集纳、展示全市优秀网络评论作品,剖析社会热点,回应群众关切,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奋进力量,努力在全市范围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生态圈,传播临沂好声音,汇聚临沂正能量。

年末岁尾是求职应聘的高峰期,也是各类“黑中介”猖狂活动、各种招聘诈骗的高发期。数据显示,33.6%的受访者称亲身经历过招聘诈骗,29.7%的受访者表示亲戚朋友遭遇过招聘诈骗。2022年1月至2024年8月,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各类求职诈骗犯罪4708人。虚假承诺“画大饼”,在合同中玩“文字游戏”,成立“皮包公司”挂羊头卖狗肉……从破获的案件看,不法分子“精心做局”,求职诈骗犯罪已逐渐流程化、套路化,让求职者防不胜防。轻者,给求职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重者,让他们失去人身自由,陷入重重困境,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针对各种招聘诈骗套路,临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各种形式的警示,提醒求职应聘时一定要眼明心亮。

虚假宣传,步步诱导。“每天300-500元保底9000元”,“黑中介”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虚高工资信息和待遇良好的岗位信息,以“低门槛、高工资”“轻松快钱”等噱头将求职者一步步引入圈套中。不论是应届毕业生还是工作多年的求职者,都成了他们的目标,待求职者“上了贼船”,再以各种理由违规收取介绍费、培训费、服装费等各类费用谋取利益。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一起招聘诈骗案件,犯罪团伙利用被害人对证书性质的认知偏差,以高薪职位为诱饵,以必须持证上岗为由,骗取“学习证明”费用。从2022年4月至案发,该犯罪团伙骗取涉及新疆、西藏、内蒙古、河南、甘肃、重庆、云南、广东等地多名受害人共计18万余元。

精心做局,团伙作案。有的不法分子依托劳务中介机构、互联网平台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伪造应聘地点、组织虚假招聘考试、办理虚假入职手续等,营造被害人成功入职假象。整个流程“完整”“规范”,与真实招聘并无明显区别,被害人难以识别真假。这种层层包装的骗局,令不少求职者放松了警惕防不胜防。近期,甘肃兰州警方就破获了一起虚构、冒充央企国企和党政事业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实施就业诈骗的特大系列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8000多万元,被骗的学生超过400名。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是众多大学毕业生期待的事,他们抓住了这些涉世未深、急于就业学生的心理设计圈套精准拿捏,让本就脆弱的心灵更加迷茫无助。

口头承诺,合同欺诈。有的用人单位口头承诺说的天花乱坠,到了签订合同缴纳社保时却推诿扯皮顾左右而言他。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最直接的证明材料,许多初入职场的“职场小白”轻信口头许诺,常常陷入维权无路、求助无门的局面。有的用人单位玩“文字游戏”,虽然签订了劳动合同,但在合同中设置苛刻条件,致使求职者在后期发现公司未兑现承诺时,也难以从合同中找到维权依据。求职者在签署任何协议之前应仔细审阅,合同中必须明确工作岗位、工作时间、劳动报酬、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等事项。不要提笔就签名,必要时可咨询专业人士,防止成为被人收割的“韭菜”。

求职要找正规职业中介机构或用人单位,到网上多搜集应聘单位的资料信息,有条件可以实地考察,想方设法加强对用工企业的了解,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押金、服装费、保险费、报名费、体检费等费用或要求劳动者抵押身份证、毕业证、从业资格证等行为都属非法行为。对于熟人的搭桥引荐,要全方位考察而不能盲从,警惕“拉人头”“入门费”等洗脑手段,以防落入传销陷阱。同时,相关部门加强对求职者的求职培训及反诈宣传,加大对“黑中介”的惩处力度,净化求职环境,构建规范有序、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在临沂特约评论员 禚艳华

“在临沂网评”征稿啦!

为切实推动临沂市网络评论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中共临沂市委网信办联合临沂日报报业集团,以“在临沂网评”栏目为依托,启动2024“好评临沂”网络评论大赛。“在临沂网评”栏目现长期向社会各界广泛征稿,欢迎全社会评论创作爱好者踊跃投稿!

编辑:张海燕
返回 发新帖 回复
热门图片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Archiver|手机版| 反传销咨询救助网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X3.4( 蜀ICP备14017371号-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