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598

积分

管理员

发表于 2024-9-7 11:53:15 |显示全部楼层
涉案1370余万元!宁夏银川警方捣毁一跨省车贷诈骗团伙w1.jpg

李旭反传防骗团队,您身边的反传防骗顾问!

银川贺兰县公安局日前打掉了一个跨广西、甘肃、山东等12省25市的购车贷款诈骗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斩断了含招募、包装、骗贷、购车、销赃多个环节的犯罪全链条,涉案金额达1370余万元。

涉案1370余万元!宁夏银川警方捣毁一跨省车贷诈骗团伙w2.jpg

银川市贺兰县某汽车销售公司报警称:公司24辆汽车的购车贷款逾期,回访发现购车人申请贷款资料中的家庭住址、工作单位、收入等信息都是虚构的,且购车人都没有贷款资质及偿还能力,截至报案时,24辆汽车均已被过户出售,造成损失200余万元。

涉案1370余万元!宁夏银川警方捣毁一跨省车贷诈骗团伙w3.jpg

办案民警寻线追踪,发现多个办理贷款的中介人员,犯罪团伙组织架构逐渐明朗。该犯罪团伙通过寻找有资金需求但无法通过正常渠道从银行取得贷款的人员,即所谓的“背债人”。在明知“背债人”无法从银行取得贷款,无真实购车意愿及还款能力的情况下,先后对42名“背债人”家庭住址、工作单位、收入等身份信息的虚假包装。没有工作,就随便用个假证明;穿得太破旧不像有还款能力的,就给买身新衣服;不知如何应对银行、4S店,就培训话术……。

经过犯罪团伙一番包装,无业人员竟化身年薪数十万的白领,继而从银行、金融机构骗取车贷。用贷款买的车又被犯罪团伙抵押。该团伙分别在9家汽车销售公司贷款购置大众、奥迪、保时捷等品牌汽车54辆,骗取了8家银行、金融机构购车贷款资金1370余万元。

“背债人”配合犯罪团伙完成贷款购车后,将车辆交由犯罪团伙处置变现,“背债人”实际未取得车辆,也未获得银行贷款,只是拿了一丁点好处费。犯罪团伙在给银行还了少量贷款后停止还贷,导致银行、金融机构无法收回放贷资金,损失巨大。

民警历时3年开展侦查抓捕工作,于2024年7月24日,成功抓获最后一名网上在逃人员李某。至此,该案6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全部归案。

警方提示
   广大群众请注意:

1.个人无实际贷款需要或无贷款资质,为了获取好处费或贷款,与不法分子共同实施贷款诈骗等各类犯罪,不仅会因为信贷逾期影响自身征信记录,更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2.为了达到诈骗获利的目的,非法中介分为多个步骤,环环相扣,最终让“背债人”陷入深渊。广大群众应保持个人良好征信,通过正规渠道办理贷款,在接到金融机构信贷审核电话时,如实回答问题,避免在他人诱导下提供不实信息。

                 

广大汽车金融公司请注意:

1.提升识别能力。上述客户具有如下特点。看车阶段:不关注车辆配置、颜色、性能,购车全程由中介人代理完成;贷款阶段:借款人倾向低首付贷款产品,首付由中介人代付,借款人对贷款利率不关注,只是希望尽量多贷款;提车阶段:多人提车却不仔细看车,借款人并不控制车辆且车辆到手后迅速撤离。

2.树立风险意识。民营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同样会受到法律的惩处。“回扣”“好处费”虽然名称不同,但实质上都是贿赂。汽车销售行业从业者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合法合规经营,切勿贪图一时小利而降低审核标准。

3.强化业务素养。需持续对销售人员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分享典型案例,提高销售人员专业素养。在客户申请环节,充分了解客户资质、购车用途及还款意愿,并确保客户本人签署贷款合同;在车辆交付环节,要求客户本人到店提车,如客户已签署委托提车协议,致电客户确认情况。如发现欺诈嫌疑,立即向金融公司报备。

推荐阅读

● 低保户稀里糊涂成了车贷诈骗“背债人” 枣庄公安起底环环相扣的“套车”灰色产业链

● 上海警方侦破汽车金融领域系列贷款诈骗、合同诈骗、虚开发票案

● “爱福接力”打着销售汽车名义开展传销活动 阳泉两名骨干获刑

● 打着购新能源汽车全返、投资佳仕美原始股的旗号开展传销活动

● 如何防范传销?发展会员销售汽车 24人成被告追悔莫及

[此文来源:宁夏广电新闻中心  刘健 杨易,版权说明:以上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涉案1370余万元!宁夏银川警方捣毁一跨省车贷诈骗团伙w4.jpg

本文来源于微信文章公众号
返回 发新帖 回复
热门图片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Archiver|手机版| 反传销咨询救助网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X3.4( 蜀ICP备14017371号-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