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3-17 17:54:20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芳华
2025年3月,贵阳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公安、金融等部门,破获一起涉案金额超1.2亿元的特大跨省网络传销案。该团伙以"区块链电商"为噱头,通过虚拟币结算、多层返利模式发展下线超10万人,涉及贵州、广东、浙江等23个省份。案件查办过程中,监管部门首次运用"链上溯源"技术锁定核心团队,标志着网络传销治理进入"数据围剿"新阶段。
【案件细节与运作模式】
"元宇宙商城"骗局
宣传话术:宣称"投资1万元购得'数字资产',每日产生3%收益,满100天提现",实为"拉人头"式传销。
技术伪装:开发虚假的"区块链交易平台",利用智能合约自动分配收益,每月伪造交易流水超2000万笔。
层级返利机制
第一层:参与者缴纳1-10万元成为"店主",获赠1000-10000元虚拟币;
第二层:每发展5名下线升级为"区域经理",提成比例达30%;
顶层:23名"超级节点"通过境外服务器操控资金池,人均非法获利超800万元。
跨省渗透路径
线下代理:在各地设立327个"体验店",以免费体检、养生讲座为名引流;
线上裂变:通过短视频平台投放"财富自由"课程,单条广告播放量超5000万次。
技术突破点
链上取证:通过分析以太坊、波场等公链数据,锁定37个加密钱包为资金池;
AI画像:构建传销组织架构图,识别出23名核心成员及境外操盘手;
资金穿透:追踪163个第三方支付接口,冻结涉案资金6800万元。
【专家深度解读】
中国政法大学反传销研究中心主任王卫国:
"此案揭示新型网络传销三大特征:虚拟化运营、全球化布局、技术化伪装,需建立'全网监测+精准打击'机制。"
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专家李明:
"区块链技术被滥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去中心化'特性被恶意利用,建议推动'可控匿名'的监管沙盒试点。"
社会危害评估
直接损失:参与者本金损失超90%,其中老年人占比37%;
间接后果:56人因债务纠纷自杀或入狱,230家企业因被骗注销营业执照。
【政府回应与长效机制】
贵阳新区"打传"组合拳
行政处置:吊销涉事公司营业执照,下架"元宇宙商城"APP;
刑事打击: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立案72人,其中23名主犯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全民普法:制作《识别新型传销》短视频,播放量突破2亿次。
制度创新举措
"资金存证"机制:要求电商平台对疑似传销资金实行第三方托管;
信用联合惩戒:将涉事人员纳入"信用中国"黑名单,限制其高铁、飞机出行;
区块链备案:建立"区块链服务提供商"白名单,严禁为非法活动提供技术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