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发表于 昨天 10:48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一】
犯罪嫌疑人肖某、杨某长期流窜于达州达川、渠县、大竹等地,专门在人员密集场所,以虚假宣传、赠送餐纸等方式诱导群众提供手机号及验证码,后以10元、15元、30元不等的价格将这些信息出售给不法平台,获取非法利益。这些平台获取用户的手机号和验证码后,用于注册社交平台账号,进而实施网络传销、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肖某、杨某两人通过这种手段非法获利68000余元,受骗群众多达2000余人。
目前,属地公安机关已对两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案例二】
犯罪嫌疑人李某等7人在达州达川、高新、大竹等人员密集场所,通过免费发放纸巾、面条等小礼品的方式,诱导群众参与活动,在群众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他们私自获取公民的手机号码、验证码、人脸认证等关键个人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在网络平台上大量注册实名账户。之后,李某等人将这些账号以10至60元不等的价格非法出售。经调查发现,这些账号被用于涉黄、恶意引流等违法犯罪领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截至目前,李某等人通过上述违法犯罪行为非法获利共计6万余元。
目前,6名涉案人员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人被行政处罚。
网警提醒
筑牢“五道防线”,守护个人信息安全
1. 坚持信息最小化原则:注册网络账户事,仅提供必要信息,避免过度授权。
2. 警惕街头扫码与网页抽奖:拒绝向非正规平台授权手机权限,不参与不明来源的扫码领礼品、网页抽奖等活动。
3. 强化验证机制:启用二次验证,如在设计支付、通信等重要平台绑定人脸识别、硬件秘钥等多重验证方式。
4. 自查数字足迹:登录运营商官方APP,检查名下是否有陌生副号或异常业务订购。
5. 警惕免费陷阱:切勿因“0元领取礼品”等小利,轻易提供手机号及验证码,切勿外泄验证码,防止身份被冒用注册账号。
保护个人信息,从细节做起,守护自身安全!

小心“馅饼”变“陷阱”!四川达州公安网安部门破获2起侵公案-1.jpg
返回 发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Archiver|手机版| 反传销咨询救助网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X3.4( 蜀ICP备14017371号-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