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8-19 17:24:31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上观新闻
打着“低息、无抵押、秒放款”幌子,实则收取高额“服务费”;肆意变更还款期限,收取日均20%的“展期费”……在这样的套路下,一名最初仅网贷一万多元的市民,不仅被收取高额的“服务费”“展期费”,还遭遇软暴力催债,在一次次“借旧还新”后,最终背上147万元债务。
上海警方今天披露,历时2个多月缜密侦查后,全链条捣毁了一个利用网络借贷实施诈骗的新型网络犯罪团伙,一举抓获团伙成员86人,目前已查明涉案金额高达6.3亿元。
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
网络版“套路贷”:网贷万余元,两个月还款147万
今年5月下旬,上海奉贤警方在工作中发现,辖区内有群众在办理所谓“低息无抵押”网上贷款后,不仅未能减轻债务负担,反而陷入高息陷阱、债台高筑,深受其害。
汪女士的经历颇令人唏嘘。她起初仅网贷2000元,到最后却不得不将房产变卖,用以偿还高达147万元的虚增债务。
今年2月,汪女士收到一个陌生QQ号添加好友,对方推送的借贷广告引起了她的兴趣。在对方的指引下,汪女士下载了一款名为“大南瓜”的APP,上传身份证照片、联系方式等资料后,成功获得贷款2000元。然而,汪女士实际只能提现1400元,剩余的600元以“服务费”等名义被平台扣除。
成功借贷到第一笔钱款后,汪女士又陆续在平台借贷了几笔款项,总借款金额“大概一万出头”。
随着借款金额的增加,除了收取的“服务费”越来越高,汪女士发现网贷平台还肆意更改还款期限,并且在逾期后收取每天20%的“展期费”。与此同时,汪女士的微信、QQ上不断出现陌生人添加好友,向其推荐“爱吧”“爱疯”“借贷宝”等十余个借贷APP,引导其“借新还旧”,在这种“滚雪球”模式下,汪女士债台垒高。
据警方介绍,综合各个平台的借款数额,汪女士最终累积的借款本金已高达90多万元,“实际上,这些钱并没有进入汪女士的口袋,都是‘借旧还新’加上利滚利,虚增出来的。”
直到汪女士无法偿还债务时,她本人和亲戚、同事及朋友都不断收到骚扰电话,甚至在清明节还收到“讣告”和“恐吓信息”。
不堪其扰的汪女士最终决定将房子卖掉偿还债务。从今年2月至5月,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汪女士累计付出了147万的高额还款。
梳理汪女士的经历后,警方发现,“爱疯”“爱吧”等多个网络贷款平台,与“大南瓜”之间存在明显关联,怀疑背后是同一伙人在操纵。“他们的作案手法,其实跟‘套路贷’有点像。”办案民警说。
套路解析:不同网络贷款平台皆由同一团伙掌握
经过进一步侦查,一个由平台开发、贷款运营、支付结算三方组成的全链条网络借贷诈骗犯罪团伙浮出水面。
警方介绍,以犯罪嫌疑人顾某龙为首的“平台开发团伙”开发了多款网络贷款APP后,交由郑某、杨某苗等为首的“贷款运营团伙”进行网上推销,先寻找受害者下载贷款软件,后以收取高额“服务费”的方式进行放贷。
然后,犯罪团伙又通过变更还款期限等方式,逼迫借款人提前还款。一旦被害人无法偿还,便会被收取“展期费”(延长归还时间的手续费),并介绍新的网贷平台让借款人“借新还旧”,进一步垒高债务。过程中,犯罪团伙还会使用电话轰炸、滋扰辱骂等“软暴力”索债方式施压,迫使被害人偿还虚高借款。
“很多被害人在安装APP时,就已授信获取通讯录信息及被收取了高额‘服务费’。”办案民警告诉记者,被害人实际拿到钱款往往仅为所申请款额的六七成,却又被要求短期内全额还款,偿还不出就会被收取每天20%的“展期费”。在犯罪团伙以通讯录轰炸等软暴力手段进行催收的压力下,被害人被迫在不同的网贷平台上办理新贷款,债务就这样被不断垒高。
被害人借款的不同网络贷款平台,实际均掌控在同一个犯罪团伙手中。民警还告诉记者,为了确保放贷后的收款成功率,该团伙还通过开发风控系统、网上购买信息、侵入其他贷款网站等方式,筛选出征信较好,有还款能力的“优质客户”进行精准营销来保证巨额盈利。
摸清整个犯罪团伙的组织架构后,专案组兵分五路赶赴五省市实施抓捕。7月22日上午,抓捕小组在五地警方的全力配合下开展集中收网行动,一举抓获团伙成员86人。
警方缴获手机等大量作案工具
经查,自2020年4月起,该团伙成员瞅准此种模式盈利巨大,各自筹集几十万资金不等开始作案。截至案发,该团伙涉嫌的犯罪金额已达6.3亿元。专案组现已查证到全国各地被害人1万余名,由该团伙开发的23个网贷APP平台均已被关闭。
目前,以顾某龙、郑某等人为首的86名犯罪团伙成员因涉嫌诈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均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栏目主编:王海燕 文字编辑:邬林桦
来源:作者:邬林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