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598

积分

管理员

发表于 2023-7-12 22:25:34 |显示全部楼层
w1.jpg

w2.jpg

w3.jpg

















w4.jpg

近期,仍有不少中国留学生卷入海外电信诈骗案件,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极具迷惑性和伤害性。请在外留学人员切实提高对各类诈骗行为的防范意识,切忌随意转账汇款。

此外,美国枪击暴力和针对亚裔歧视事件频发,严重威胁人身安全。请在美中国留学生密切关注当地社会治安形势,加强自身安全防范。

w5.jpg

w6.jpg

w7.jpg

法国:驻法国大使馆提醒在法中国公民谨防电信诈骗
w8.jpg

为帮助旅法同胞更好防范电信网络诈骗,7月12日,驻法国使领馆根据工作中了解掌握情况,总结了几种常见诈骗手法并提出相应防范建议,希望大家以案为鉴、提高警惕,切实维护自己和家人的财产安全。
w9.jpg

案例一:假冒公检法人员实施诈骗

李先生接到一通自称国内某检察院工作人员电话,称其涉及一起跨国金融案件被通缉侦办。李先生按要求通过社交软件与对方建立联系后,对方向李先生发送了所谓“逮捕令”、“保密函”等文件,后经李先生申辩,对方称有可能是李先生的身份证被人冒用,并以保护资金安全为由要求李先生将账户内资金转入所谓“安全账户”监管。转账成功后,所谓“检察院工作人员”立即销声匿迹。

防范建议:国内公检法机关不会以电话方式通知当事人涉及信用卡诈骗、跨境洗钱或其他刑事案件,不会以电话方式要求转账汇款,不会要求接电人回拨任何电话号码与所谓“国际刑警中心”或国内公检法机关等机构进行下一步联系,请大家不要相信自称“公检法人员”的一面之词。

案例二:通过交友理财实施诈骗

赵女士通过网络交友平台认识了一位男士,并迅速与对方确立“恋爱关系”。随着“感情升温”,该男士为赵女士在某网站开设了买卖虚拟货币账户,并出资5万元供赵女士使用,在初步盈利后,赵女士禁不住对方劝说,自掏腰包追加30万资金。但没想到,注资后账号再也无法登录,而此时“男友”也失去了联系。

防范建议:不法分子通过社交平台与受害人交友、网恋,取得对方信任后,诱骗当事人在虚假投资平台注资。此类平台往往使用蝇头小利诱骗用户追加资金或缴纳大额保证金。不法分子还可能包装成“理财大师”,把受害人拉进所谓“理财群”实施诈骗。提醒大家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和恋爱观,不要相信各种“一夜暴富”的理财陷阱,不要向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转账汇款。

案例三:假冒驻外使领馆人员实施诈骗

宁先生接到自称驻法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电话,通知宁先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来使馆领取法律文书。当宁先生表示无法在指定时间内到达后,对方告知此事涉及司法刑事案件,指导宁先生连线所谓“国内公检法部门”。宁先生为自证清白,在对方诱导胁迫下提供了银行账号等信息,并向指定账号转账汇款十多万元的“保证金”,蒙受重大经济损失。

防范建议:不法分子通过技术手段伪造来电号码,冒充使领馆工作人员,谎称当事人有司法文书、身份证件等待领取,诱骗当事人提供银行账户信息或转账汇款。驻外使领馆不会通过电话向任何人索要个人银行卡或账户信息,不会在电话中表示已将其电话已转接至所谓“国际刑警中心”或“国内公检法机关”,也不会要求接电人回拨任何电话号码进一步联系。

案例四:通过虚拟绑架实施诈骗

刘同学接到自称国内某公安局电话,称其邮寄给国内父母的包裹内藏有大量信用卡涉及跨国金融诈骗,法方将按中方公安部门要求将其抓捕并遣返回国。刘同学听闻后慌乱不已,极力辩解伸冤并哀求对方宽大处理。对方在套取其国内亲属信息后,诱导刘同学拍摄自己被捆绑、殴打的图片或视频,并命令刘同学切断手机、微信等通信渠道。在刘同学与外界失联期间,诈骗分子联系其国内亲属,谎称刘同学被“绑架”,发送刘同学事先拍好的图片或视频,并索要巨额赎金。刘同学的家长信以为真,向诈骗分子提供的账户打入赎金,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防范建议:不法分子会以“案情保密”和“维护家人安全”为由,通过恐吓等手段精神操控受害人,进而向其家属谎称受害人被绑架并索要赎金。建议不要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姓名、住址、家庭情况、银行账户等信息。如陌生人提出“不要与家人联系”等不合理要求,请务必保持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只要是陌生人提到汇钱,就要绷紧安全这根弦!如无法辨别是否为诈骗电话,请及时向驻法国使领馆或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86-10-12308)。如不幸上当受骗,应及时向法国警方报案,并同时向国内公安机关报警。受害人无法直接向国内公安机关报案的,可通过国内近亲属及时报案,并向国内报案地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请求帮助(拨打110或96110转反诈骗中心)。

法国:驻法国大使馆提醒旅法侨胞加强2023年暑期安全防范

w10.jpg

法国2023年暑期休假季已经来临,法国警方近日发布安全提示,提醒大家加强休假期间安全防范。



7月11日,驻法国使领馆现将主要内容梳理并提醒如下:

一、居住在巴黎地区人员可在巴黎警察局网站上申请“安心度假行动”(Opération?Tranquillité?Vacances),在您离家休假期间,会有警察定期前往住所附近巡逻。

二、外出时锁好门窗,勿将钥匙放在门口的地毯下或信箱中。

三、可请居住在附近的亲朋好友协助定期清空住所门口的信箱。

四、将日常放在门窗外的工具和设备收回屋内,避免犯罪分子使用这些工具设备破门(窗)而入。

五、若发现住所被盗,请保护好现场并立即报警。家中如有视频证据请注意保存,银行卡及身份证件被盗应立即挂失,房屋在重新整修前请通知保险公司。

六、建议华商店铺在休假闭店期间妥善保存有关行政、税务材料,将收银机抽屉保持打开状态并取走里面的现金和硬币。出发前检查卷帘门是否闭合、远程监控及入侵报警系统是否正常运行等,确保公共墙体、车库、送货入库通道、酒窖无异状。

七、自驾外出时注意行车安全,避免疲劳驾驶,勿将贵重物品、现金等留在车内。

如遇紧急情况,请在确保自身安全前提下及时报警并联络驻法国使领馆寻求协助。
荷兰:驻荷兰大使馆提醒留学人员防范暑期安全风险
w12.jpg

荷兰学校暑期已至,7月7日,驻荷兰大使馆提醒留荷人员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警惕各类安全风险、保障人身财产安全。



一、注意人身安全

随时关注荷兰及周边国家安全形势,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避免前往骚乱、游行、集会及治安较差区域或夜间独行。荷兰水系发达,外出旅行不涉险、不冒险,切勿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野外游玩。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注意出行安全。注意用火、用电安全。

二、注意财产安全

在机场、火车站、列车及热点景区等人员密集区域务必注意防盗防抢,警惕团伙作案。外出及乘坐交通工具时保管好随身物品,勿随身携带大量现金,妥善保管好证件和贵重物品。

三、谨防电信诈骗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谨防电信诈骗。警惕接到以使馆、警方、银行、海关、快递等名义通知涉案信息的电话。切忌被诈骗分子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来电号码伪装成的官方号码所迷惑。切勿点击不明网络链接,不在未经核实的网站录入个人重要信息。在接听电话时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转账、不付款。

四、关注心理健康

关注个人心理健康,多与父母亲友沟通联系,遇到困境及时倾诉求助、排解压力,必要时及时求助专业机构。

外出时请确保通信畅通,建议提前将个人行程和紧急联络方式告知国内亲属,避免因“失联”而给家人带来不必要的担心。

如遇紧急情况,请及时拨打报警或急救电话,并联系驻荷兰大使馆。
挪威:驻挪威大使馆提醒在挪中国公民注意防范电信诈骗
w14.jpg

近日,多名旅挪侨胞、留学生接到诈骗电话。不法分子冒充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谎称手机机主涉嫌违法犯罪需配合调查,或有国内寄来的文件存放在使领馆,或亲属发生意外需联系国内有关部门等,最终恐吓诱骗机主汇款或提供银行账户密码。驻挪威大使馆曾多次发布提醒,警惕假冒驻外使领馆名义的电信诈骗。



7月6日,驻挪威大使馆郑重提示:

一、驻挪威大使馆电话都是直拨号码,没有录音或语音电话,不会通过按键转接人工服务,不会将电话转接至国内公检法机关。

二、驻挪威大使馆不会通知当事人涉及国内案件需要处理,不会要求同胞延期或补办护照,不会通知同胞到使领馆领取包裹,不会通知未在使领馆办理过业务的同胞到馆取证或其他材料,请大家加强辨别。

三、驻挪威大使馆不会向任何人索要银行账户密码,不会要求转账缴纳罚款或担保金。

不法分子通过技术手段伪装变换来电显示号码,具有较强欺骗性和针对性。请同胞们切记电话里谈钱的很可能是骗子,遇到任何要求付款的电话都务必提高警惕、保持冷静,不轻信、不转账、不透露账户信息。如有可疑立即挂断电话,也可拨打大使馆电话核实。

请大家多多转发提醒,谨防上当受骗。如不幸蒙受损失,应第一时间向挪威警方报案。如转账涉及国内银行,可同时向国内公安机关报警(请国内亲友拨打110或96110转反诈骗中心)。
新加坡:驻新加坡大使馆提醒警惕“假公安”骗局
w16.jpg

案例:

2023年3月,在新加坡某大学读大一的小丽接到自称“新加坡移民局(ICA)”打来的电话,告知其有一个从中国某市寄出的包裹内有涉嫌“违禁物品”被海关扣押,要求她到移民局接受调查。

小丽感到很震惊,急忙解释她最近根本没有从该市邮寄任何物品。随后,自称“新加坡移民局”工作人员L致电小丽称可以帮忙将电话直接转接到某市“公安局”,以便更好说明案情。之后,第三通电话打过来,电话那边的人自称是某市“公安局”Z警官,严肃地跟小丽说:“小丽啊,我们查了一下邮寄包裹的事确实与你无关,但我们查到你涉嫌一起重大的国际洗钱诈骗案,涉案金额超过10亿元。”

小丽头脑一片空白,震惊、恐惧、无助的感觉已将她吞没。

Z警官随后告知小丽因案情重大决定立即逮捕,并通过whatsapp给小丽发来了某市“公安局”“逮捕令”,并要求小丽签署“保密协议”配合调查,调查期间必须报告每日行踪并且不能告诉任何其他人。随后,Z警官又说,考虑到小丽是初犯,如能及时足额缴纳“10万保释金”,将“不逮捕”、“不追责”。小丽出于害怕便以“补缴学费”为由向父母要钱后将资金打入对方指定账户。

几天后小丽在与同学聊天时无意间提及此事,经同学提醒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遭遇了电信诈骗。但为时已晚,钱款已经被骗子快速转移。

作案手法分析:

一、非法获取个人信息。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当事人的个人身份等信息,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打电话给当事人;

二、制造恐惧,连环设套。骗子编造当事人涉嫌“银行卡洗钱”、“跨国诈骗”、“散播谣言”、“邮寄非法包裹”等“指控”,并发送“官方核查网站”、“逮捕令”、“通缉令”等文书,对当事人进行威逼、恐吓,给受害人“洗脑”;

三、假意协助,收割“韭菜”。骗子以帮助“洗脱罪名”、“将功补过”为由,要求当事人缴纳“保释金”并将个人名下账户所有钱款转至所谓的“安全账户”从而达到诈骗的目的。



7月11日,驻新加坡大使馆提醒在新中国公民警惕“假公安”骗局。中国公检法机关绝对不会通过电话、微信等其他形式办案,绝对不会通过境外社交平台进行视频审讯,也绝对不会提供“安全账户”让当事人远程转账汇款。

诈骗手法千变万化,为保证自身远离电信诈骗,请要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漏,转账汇款多核实。
新加坡:驻新加坡大使馆提醒警惕换汇骗局
w18.jpg

案例:

2023年4月,小Y持工作准证来新加坡工作,刚安顿下来的他发现出国时所带的新币不够用,便通过网络社交平台搜索到有人可以帮助换汇。在聊天过程中对方承诺换汇“安全”、“专业”、“汇率高”,取得了小Y的信任,告知小Y转人民币给他后,他会立刻安排朋友C与小Y见面交付新币。但当小Y成功转钱之后发现对方已经把自己拉黑,再也无法取得联系。这时小Y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可能遭遇换汇骗局。

作案手法分析:

一、骗子往往会在各类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关于新加坡生活、二手买卖、介绍工作等“朋友”群以及高校圈等渠道发布换汇信息;

二、在群里通过“打广告”、私信聊天的方式主动寻找有换汇需求的人;

三、在与当事人聊天时编造“个人高价换汇,即时到账”等谎言甚至给当事人提供伪造的“换汇许可证”骗取当事人信任;骗子有时也会先与当事人“做朋友”,而后以“帮忙”、“介绍靠谱换汇中介”为由引诱当事人上勾;

四、在收到转账后直接拉黑当事人或安排当事人与其他有换汇需求的人互相换汇从而导致其中一人被骗或双双被骗。



7月5日,驻新加坡大使馆提醒在新中国公民警惕换汇骗局。异国生活换汇的需求确实存在,但这也让骗子们有机可乘。如有换汇需求请务必通过银行等正规、合法的渠道,不要轻信任何其他个人或不良机构的宣传。与其所谓的“高效便捷、高汇率”相比,血汗钱的安全显得更为重要。

日本:驻福冈总领馆提醒领区内中国公民防范近期暴雨等灾害天气
w20.jpg

近日,受梅雨前线活动影响,九州及山口地区持续暴雨。据日本气象厅最新消息,福冈县、大分县等已发布最高等级大雨特别警报,部分河流已出现洪水泛滥灾害。未来24小时内,九州北部及山口县降水预计超过200毫米,局部地区1小时降水量或将超过70毫米,并伴有雷电天气。暴雨恶劣天气可能引发道路灌水、低地浸水、河流泛滥及滑坡塌方等次生灾害。

w21.jpg

7月10日,驻福冈总领馆提醒领区内中国公民密切关注近期暴雨等天气变化及安全预警,通过官方渠道及时了解最新情况,遵循当地政府发布的避难指令,提前掌握避难信息,做好防灾准备。如遇紧急情况,请及时报警并与驻福冈总领馆联系寻求协助。

韩国:驻韩国大使馆提醒广大在韩中国公民防范电信诈骗
w22.jpg

电信诈骗是一种新型犯罪,以非接触、无差别、跨国(境)为显著特点,利用各类心理需求,采取个性化话术技巧,编造针对不同人群的虚假信息,最终实现诈骗目的。电信诈骗是海外中国人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不少在韩同胞曾遭遇或被卷入电信诈骗,造成不同程度财产损失,甚至被强制遣返或判刑。



为加强预防和警示,7月6日,驻韩国大使馆整理了中国人在韩电信诈骗五大典型案例,请广大在韩中国公民引以为戒、加强防范。

一、冒充驻外使领馆和“公检法”

诈骗分子冒充使领馆工作人员,通过国际电话,以“有重要文件、包裹要领取”“涉嫌卷入洗钱案件”“签证出现问题”等为由,诱骗受害人在WhatsApp、Skype等海外聊天软件同假“警官、检察官”添加好友并签署“保密协议”,每天定时汇报行踪,还威胁称如拒绝配合调查,使领馆将取消受害人签证。

随后,诈骗分子谎称上级已下达“逮捕令”,同时表示可申请取保候审,争取宽大处理,要求受害人将“取保候审保证金”打入指定微信、支付宝或银行账号,称调查结束后将返还。受害人汇款后即被拉黑,对方逃之夭夭。

使馆提醒:

1、中国驻外使领馆在当地办公,不使用国际电话联系当地中国公民。

2、“公检法”部门不会在网上办案,不会让你在网上签署“保密协议”,更不会提出让你汇报行踪等离谱要求。

3、陌生人让你缴纳“保证金”或转账,百分百是骗子。即使前几步都中了圈套,只要坚决不转账,骗子就不会得逞。

4、签证由驻在国政府颁发,中国驻外使领馆无权取消他国签证。

二、兼职跑腿诈骗

诈骗分子以“高薪、轻松、要求低”为噱头,在社交软件群、求职网站、留学生社区论坛等平台发布招人广告。受害人一应聘即被录用,随后被要求完成“取文件包裹、运输搬家麻袋、返还商品券、代收保险金、送流水”等任务,但浑然不知已事实上帮助转移赃款,参与了电信诈骗环节,最后在跑腿过程中被警方当场抓获。

使馆提醒:

1、正规合法企业有较完备严格的招聘流程,去这种“不管是谁我都要”的地方工作,有极高的安全风险。

2、找到高薪兼职后,应再三思考这份工作是否真的值这么高的薪水,是否背后另有玄机?

3、千万不要有“赚一次是一次,这次抓不到我”的侥幸心理!

4、留学生合法兼职必须得到时间制就业许可(俗称“打工证”) ,并在规定范围内兼职。

三、换汇诈骗

诈骗分子发布“高汇率、高效率”换汇广告,受害人转账后,不法分子以“跨国汇款延迟”“软件维护”等为由拖延时间,随后拉黑好友,直接跑路。或将涉诈赃款转至受害人账户,随后受害人账户被冻结,并被警方传唤调查。

使馆提醒:

1、个人间换汇存在违反韩《外汇管理法》的风险,请前往正规换钱所或银行换汇。

2、不要轻信远高于正常汇率的换汇广告。

四、存折诈骗

诈骗分子高价借用受害人存折,或让受害人申请存折供他人使用,美其名曰“帮助非法滞留的同胞”。诈骗分子将电信诈骗赃款通过该存折转移、藏匿,警方介入后,受害人被传唤调查。

使馆提醒:

1、即使主观上对赃款不知情,但借用存折客观上参与了赃款转移环节,仍会受到处罚。

2、不要将存折借与任何人,包括亲友、同学等。

五、“杀猪盘”诈骗

诈骗分子在推特、Instagram、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开设账号,建立“留学海归、股市大神、独立女性、企业高管”等人设,吸引受害人关注,并逐步“培养”感情,“确认”恋爱关系。此后,以“投资理财、内幕消息、急需周转、生日礼物”等为由,不断向受害人索要钱财,导致受害人最终“情财两空”。

使馆提醒:

1、网恋有风险,动情需谨慎。

2、不要相信“有内幕、稳赚不赔”的博彩、理财,守紧自己的钱袋子。

3、不要和未见过面的人谈钱。

如不幸受骗,请第一时间联系汇、收款银行,争取冻结转账。及时向韩国当地警察署,或国内户籍地公安机关、有关账户开户行所在地公安机关报警。

澳大利亚:驻珀斯总领馆提醒领区中国公民及留学生警惕各类电信诈骗活动
w24.jpg

近期,驻珀斯总领馆领区中国公民遭遇的诈骗案件,手法翻新升级,诈骗手段极具迷惑性和伤害性,相关案件造成受害人重大财产损失和精神创伤。



7月11日,驻珀斯总领馆提醒在西澳州广大侨胞及中国留学生高度警惕,并注意防范“虚拟电信绑架”等各类电信诈骗,务必增强防范意识,牢记“不听、不信、不转账”,切实保护自身财产安全。

一、谨防电信诈骗。凡接到自称中国驻外使领馆、国内公检法机关、快递公司、电信公司等来电,内容涉及信函、文件或包裹内容表明当事人涉及“洗钱”、“走私”、“绑架”等案件的,或以任何名义索取当事人姓名、住址、家庭情况、银行账户等个人信息以及转账、汇款等要求的,可确定是电信诈骗。

二、对于来历不明的可疑电话(特别是语音电话)立即挂断,不要根据提示点按任何数字,不给诈骗分子任何可乘之机。如存疑,可在挂断电话后拨打驻澳使领馆电话或外交部12308领保热线进行核实,切勿直接对存疑电话进行回拨。无论对方如何编造“权威”背景,请勿轻信,更不要在电话中向他人透露本人或亲友身份、证件号码、银行账户、家庭住址、社交账号等信息。请勿轻信任何涉及个人财务信息、要求转账或汇款的电话及邮件,切勿转账汇款。

三、建议下载“国家反诈中心”小程序,“国家反诈中心”小程序有报案和来电预警功能。学习防诈知识,提高防诈骗意识和能力,掌握反诈骗技巧,谨防上当受骗。

如发现不幸上当受骗,应第一时间向澳大利亚当地警方报案。澳大利亚报警电话:000(紧急);澳大利亚警方求助电话:131444(非紧急)。

通过中国内地银行卡向对方转账的,受害人可直接拨打银行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110报警电话报案,或通过110报警电话转接、查询当地反诈骗中心的报警电话后,提供涉案银行账号等信息。通过微信、支付宝等转账的,按照有关平台相应说明进行止付操作或联系客服寻求帮助。

美国:驻美国大使馆提醒在美和拟赴美中国公民注意安全
w26.jpg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枪击暴力和针对亚裔歧视事件频发。美国以各种借口对入出境美国的中国公民滋扰盘查,近来,还恶意抹黑中国追逃追赃工作,不惜动用司法手段任意拘捕中国公民,还在芬太尼问题上甩锅推责,“钓鱼执法”、跨国绑架诱捕起诉中国公民,严重威胁中国公民人身安全。



7月11日,外交部领事司和驻美使领馆提醒在美中国公民密切关注当地社会治安形势,加强自身安全防范。临时赴美人员应提高警惕,提防落入美陷阱及诱捕圈套。如遇紧急情况,请及时与驻美使领馆联系寻求帮助。

美国:驻美国大使馆紧急提醒中国公民谨防不法分子冒用使馆电话实施电信诈骗
w28.jpg

7月7日,多名中国公民向驻美国大使馆反映,有不法分子冒用使馆领保求助热线电话(202-4952216)实施电信诈骗,话术是以个人信息泄露、涉嫌违法犯罪、转接国内警方通话等为由,诱骗当事人提供个人信息、进行银行转账。



7月7日,驻美国大使馆郑重提醒在美中国公民:

一、使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仅用于接听中国公民紧急求助来电,不会主动外拨或提供转接服务。

二、使馆不会通知中国公民有涉及案件需要处理,不会转接国内公检法机关或要求当事人回拨电话进一步联系,更不会索要所谓“保释金”、“担保金”或要求进行银行转账。

三、请避免在电话中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或贸然转账。如接到疑似诈骗电话,请立即挂断,事后可主动拨打(不要回拨来电)使馆领保电话核实。如不幸遭遇诈骗,请及时向案发地警方报警。

美国:驻旧金山总领馆提醒领区中国公民注意防范砸车盗窃
w30.jpg

近期,一些中国公民在驻旧金山总领馆领区遭遇砸车盗窃,导致护照等重要证件和财物丢失,影响出行和日常生活。



7月11日,驻旧金山总领馆谨提醒领区中国公民注意随身保管重要证件,避免在车内放置行李物品。如遇护照遗失、被盗抢、损毁、过期影响紧急出行,可依规申请办理旅行证。

如遇紧急情况,请及时拨打911报警求助。如需领事协助,请拨打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24小时):+86-10-12308或+86-10-65612308,或驻旧金山总领馆领保协助电话:+1-415-929-6998(非工作时间将自动转接至应急热线)。申请证件补发、办理旅行证请联系总领馆领事证件部门,电话:+1-415-872-9091(仅工作时间),护照、旅行证业务邮箱:sf_hz@csm.mfa.gov.cn,sf@csm.mfa.gov.cn。

美国:驻洛杉矶总领馆紧急提醒领区中国公民高度警惕不法分子冒充总领馆名义实施电信诈骗
w32.jpg

近期,多名中国公民向驻洛杉矶总领馆反映,有不法分子冒充领馆工作人员、利用虚拟改号软件伪造领馆电话号码实施电信诈骗活动,谎称接电人个人信息泄露、办理领事证件需面试、涉嫌违法犯罪等,试图骗取接电人信任进而诱导进行转账汇款。



7月11日,驻洛杉矶总领馆郑重提醒领区中国公民:

一、总领馆可能会因提供领事保护与协助、要求补充领事证件申办材料等原因,通过电话、邮件联系当事人,但任何情况都不会索要个人银行账户等信息或要求转账汇款。

二、总领馆不会通知中国公民有案件需要处理,有快递需要领取,不会将电话转接给国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或要求当事人回拨电话进一步联系,更不会索要所谓“保释金”、“担保金”或要求转账汇款。请务必牢记:只要陌生人让汇钱,就要绷紧防范电信诈骗这根弦!

三、请驻洛杉矶总领馆领区中国公民重视自身财产安全,不向无关人员透露自己和家人的身份证、护照、手机号、银行卡、网络社交平台账号等个人信息,避免被诈骗分子利用。如接到疑似诈骗电话,请及时挂断,并酌情向警方、家人或总领馆咨询求助。

(请勿转载,如需深入分析与咨询服务请与刺猬安全联系。)

w34.jpg

w35.jpg

w36.jpg

本文来源于刺猬安全公众号
返回 发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Archiver|手机版| 反传销咨询救助网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X3.4( 蜀ICP备14017371号-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