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0

积分

等待验证会员

发表于 2025-3-8 23:15:17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骑月光
引言

“月薪 2 万,弹性办公”“零经验入职,带薪培训”—— 这些看似诱人的招聘广告,正成为无数求职者的噩梦。在 2025 年春季求职高峰,虚假招聘骗局屡屡升级,甚至知名招聘平台也沦为诈骗分子的 “猎场”。今天,我们通过真实案例和专家警示,揭开这些披着 “高薪” 外衣的陷阱真相。
一、虚假招聘的四大 “毒招”

“国企直招” 变外包劳务:伪造公章,吸血求职者

诈骗分子伪造国企合作公章,在招聘平台发布 “央企文员”“国企编制岗” 等虚假信息。北京应届生小李曾被某 “央企” 岗位吸引,缴纳 3 万元 “建档费” 后,发现实际岗位是外包劳务,缩水薪资 50%。这类骗局往往利用平台算法漏洞,将虚假岗位包装成 “高流量推荐”,求职者难辨真伪。
海外高薪诱骗:从 “淘金梦” 到 “生死劫”

柬埔寨、迪拜的 “游戏推广”“电商运营” 岗位,实为跨境电信诈骗团伙的幌子。2023 年外交部通报的被解救务工人员中,30% 通过招聘软件被骗出境。受害者不仅护照被扣,还可能面临人身威胁。
刷单诈骗 “变形记”:兼职变负债

以 “数据标注”“试玩员” 为名,诱导下载诈骗 APP。陕西小丽在完成线上考核任务时,因警惕性高未转账,但更多人像深圳小美一样,被小额返利迷惑后,垫资数万元却无法提现。这类骗局专盯学生、宝妈等弱势群体,单笔损失最高达 8 万元。
培训费陷阱:求职不成反背债

上海松江区的小张应聘某公司技术岗,被要求支付 2480 - 7800 元培训费换取 “证书”,最终未被录用。调查发现,招聘公司与培训机构实为同一诈骗团伙,涉案金额超 10 万元。这类骗局环环相扣,受害者往往自责 “能力不足”,隐蔽性极强。
二、骗局背后的 “黑手” 逻辑

平台审核漏洞

部分招聘网站对企业资质仅做形式审核,伪造的营业执照、合作文件轻松过关。
心理战术精准

利用求职焦虑、从众心理(如群内 “晒收益”)、侥幸心态(“再试一次就能回本”)层层设套。
黑产链分工明确

从发布假岗位、伪造合同到洗钱,形成完整产业链。例如甘肃于某团伙伪造央企入职流程,诈骗 400 多名毕业生 8000 余万元。
三、防骗指南:四步守住 “钱袋子”

查!企业资质三核实

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证公司注册信息。 警惕 “办公地点临时租用”“面试不在用工单位” 的情况。
拒!任何 “先交钱” 要求

正规企业不会收取 “保证金”“工号费”。 警惕 “内推费”“培训贷”,员工培训成本应由用人单位承担。
护!个人信息不泄露

不向非正规平台提供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 如遇索要敏感信息,直接联系企业官方核实。
存!证据链及时报警

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合同等证据。 发现被骗立即报警,切勿因羞愧延误追损时机。
结语

求职路上,没有 “捷径” 可走。那些标榜 “低门槛高薪” 的岗位,往往是精心设计的陷阱。记住:凡是要你先交钱的,都是骗子;凡是不签合同的,都有猫腻;凡是信息模糊的,都需警惕。擦亮双眼,用理性战胜焦虑,才能真正找到属于你的舞台。
返回 发新帖 回复
热门图片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Archiver|手机版| 反传销咨询救助网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X3.4( 蜀ICP备14017371号-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