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零售和新零售是什么
传统零售?是指商家通过使用传统的仓储和配送模式向消费者出售商品和服务。在这种模式下,顾客会将需求传达给实体店,由传统零售模式提供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完成消费流程?。通俗的说,传统零售主要通过实体店铺进行商品销售,顾客需要亲自前往店铺进行选购,购物体验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新零售?这个词汇,首先在 2016 年被马云在阿里云栖大会中提出,在阿里巴巴集团的研究中,被定义为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力的泛零售形态。新零售是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传统零售模式进行升级改造,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提高零售效率的一种新型零售模式,消费者可以在实体店体验商品,也可以在线上购买,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无缝衔接?。新零售的核心在于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如盒马鲜生、钱大妈等)。
传统零售和新零售的区别
1、消费体验不同
传统零售依赖于实体店铺,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他们只能在特定的营业时间内前往门店购物,互动方式较为单一,主要通过现场销售人员了解产品信息。
新零售强调线上线下融合(OMO)模式,提供更加灵活和多元的购物体验。消费者可以通过APP下单、前往线下门店试用后再购买,或者参加直播带货等活动。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自主性和趣味性,还通过全渠道互通提供了无缝化的购物体验?。
2、运营模式不同
传统零售以产品为中心,企业根据市场理解和经验进行产品设计生产,再通过各级经销商推向市场。供应链各环节孤立,信息不畅,库存管理难以灵活调整,营销方式依赖线下促销和广告,效果欠佳?。
?新零售将消费者置于运营核心,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消费者行为数据,绘制全方位画像。通过多渠道整合(如线上电商、社交媒体、线下门店等),实现精准营销和全渠道互通。新零售模式注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和满意度,形成逆向牵引的消费方式?。
3、销售渠道不同
传统零售的销售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赖实体店铺和线下经销商网络?。
新零售主张开拓多种销售模式,将线上的数据化、多媒体、人工智能与线下的个性化、体验性、多元化充分结合,形成互助状态。新零售的全渠道互通使得线上与线下相互促进,提供无缝化的极致购物体验?。
4、业务主体和技术需求不同
传统零售主要依赖实体店铺和传统的销售方式,对高新技术的需求较低?。
新零售依靠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提升消费者购物过程中的情感化和个性化体验。新零售的智能化和数字化保证了购物流程的规范性与便捷性,迎合消费者的碎片化需求?。
非法零售的表现形式
1、预付费或会员卡集资模式
消费返利型:商家以销售预付卡、会员卡等形式,承诺“消费返利”“积分兑换现金”等高额回报,诱导消费者充值或购买大额会员资格。
商品回购承诺:通过承诺回购商品(如保健品、农副产品)吸引投资。
2、虚构商品投资或加盟项目
虚假商品投资:以销售特定商品(如“神药”、保健品)为名,虚构项目收益。
加盟或代理集资:以“快速回本”“高额分润”为诱饵,吸引公众投资加盟连锁店或代理商品,实际资金用于非法吸收存款。
3、线上线下结合的零售骗局
电商平台集资:通过虚构线上商品交易(如电子商铺、虚拟产品),承诺定期返利或股权分红。
社交裂变式推广:利用微信、短视频平台宣传“新零售”概念,通过拉人头、层级提成等方式扩大集资范围。
4、以商品为媒介的变相集资
商品众筹或预售:以众筹名义销售未上市商品(如新型电子产品、农产品),承诺预售返利或股权回报。
商品证券化:将商品(如商铺、房产)分割成份额出售,承诺定期返租或回购。
非法零售的犯罪核心手法
1、线上引流裂变
以自媒体广告与社交平台为主阵地,依托监管盲区实现精准投放。借助公众号/APP构建封闭营销场景,虚构国家政策背书,通过高收益承诺培育用户依赖性。
2、专业矩阵包装
犯罪链条包含专业分工:营销团队复制经营模式,社群团队维护用户粘性,权威专家提供信用背书。多维度塑造"政策利好+专业运营+高回报"的虚假生态。
3、商品传销嵌套
以虚标价格商品为载体,设计多层级返利机制。通过复杂佣金规则掩盖传销本质,将商品交易异化为资金吸纳工具,形成自循环的庞氏系统。
4、系统操控收割
分三步实施资金侵占:前端调节收益规则压缩兑付,后台篡改数据限制提现,最终制造系统崩溃假象携款潜逃。全过程依托平台技术权限实现资金池操控。
典型案例
2022年初,某商贸公司在杭州注册成立xx电商平台,打着"新零售+消费返利"的旗号开展业务。该公司业务员在超市、菜市场等人流密集处,以"扫码免费领纸巾"为诱饵,吸引群众注册会员并填写个人信息。获取联系方式后,业务员不断电话推销其"消费致富"项目,承诺"购物满1000元即可享受每日返现,一年内回本并盈利"。
为增强可信度,该公司还组织"优质客户"前往外地参观所谓的"合作生产基地"(实际为临时租赁的厂房),并伪造与知名品牌的供货协议。在"高回报、零风险"的诱惑下,大量中老年人将养老钱投入该平台。截至2023年底,该公司累计吸收资金1.6亿元,涉及8000余名消费者。
"他们说这是国家支持的新模式,谁知道连本金都拿不回来了!"2024年初,多名投资者发现返现中断后报警。
经审理发现:
1、该公司未取得任何金融业务资质,所谓"新零售模式"实为非法集资;
2、资金通过多个空壳公司账户层层转移,最终流向境外;
3、主要犯罪嫌疑人存在销毁财务数据、伪造交易记录等行为。
2024年6月,人民法院以集资诈骗罪判处公司实际控制人王某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他15名涉案人员分别被判处3至12年有期徒刑。通过追赃挽损,目前已追回资金3200余万元。
防御小贴士
识破陷阱:所有承诺"消费全返""高额回报"的零售模式都涉嫌违法,正规商家利润有限,不可能长期维持高额返利。
核实资质: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企业注册信息,要求查看《营业执照》等相关资质文件,认真核对工商登记资料。
保护信息:谨慎参与需要填写详细个人资料的"免费领礼品"活动,定期检查家中老人是否参与可疑投资项目。
温馨提示
我们在这里提醒广大人民群众,不要相信“低门槛、高收入、送礼品”“零风险、高利息、周返息”的说辞,天上不会掉馅饼,看似"免费"的礼品背后往往暗藏陷阱,注意辨别违法犯罪行为,自觉远离非法集资,任何承诺"稳赚不赔"的投资项目都是骗局,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
如发现涉嫌非法金融活动线索,请积极向各地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牵头部门、公安机关举报。
各市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牵头部门举报电话:
银川市 0951-6889462
石嘴山市 0952-2218638
吴忠市 0953-2791610
固原市 0954-2088156
中卫市 0955-7067895
(除原创外,部分信息收集整理自网络,仅供参考学习,如侵权请及时告知删除)
本文来源于微信文章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