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19-10-4 10:40:17 |显示全部楼层
近年来,随着各方大力打击,以“洗脑”、“限制人身自由”为特征的传销模式,生存空间越来越窄。

w1.jpg

与此同时,一批有文化的传销分子,扛起了“金融创新”大旗,做起了新兴网络传销的勾当,也就是微传销。比如,2012年以后出现的大量的虚拟货币传销案例,以及2015年以后出现的“金融互助”模式。

微传销借助移动互联网,传播范围更广,危害性更大,也更具隐蔽性,但很多人对于它的认识,也只是在媒体零星的报道中大致了解。

而随着近日国内首份微传销系统性报告的出炉,让人看到触目惊心的一面。

这份名为《新型网络传销--微传销在我国的发展、危害及防治研究》的报告。是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武长海带队历经半年调研,走访河北、广东等多省,探访受害当事人、监管部门和多个相关企业而做出的。

今天,加加结合报告以及此前媒体的报道整理出“金融互助平台十问”,请大家睁大眼睛,因为下一个受害者,说不定就在你的亲戚和朋友之中。

Q1:什么是微传销?

根据2016年3月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新型传销活动风险预警提示》:不管传销组织如何变换手法伪装自己,只要同时具备“交入门费”、“拉人头”和“组成层级团队计酬”三个条件,就可以认定为传销。

w2.jpg

而微传销是以智能手机为工具,以微博、微信、微视、博客、陌陌、QQ、空间及其他微软件等为平台,以电子商务、网上创投、网上股权投资、微信营销、微商、虚拟货币、金融互助、慈善救助、免费旅游等旗号为内容,以微信支付、支付宝、网络银行以及其他支付工具为资金流转工具的传销活动。

Q2:微传销在国内现状如何?

中国目前至少一半以上的传销为微传销,保守估计参与人员已达千万人以上,参与金额达数千亿,无论人数和金额都远远超出传统传销。

w3.jpg

形式包括MMM为首的金融互助平台;百川比、SMID等虚拟货币;打着微商旗号的网络传销;打着“免费旅游”、“边旅游边赚钱”等噱头的旅游传销;打着“国家扶持”、“有政府背景”等旗号的国家工程传销;以“做慈善事业,筑和谐家园”、“爱心支助贫困学子”等形式进行的慈善传销;以及以“消费养老”、投资养老院等为名的养老传销等。

这些手段不管有没有“产品”,基本都是许诺明显不合理的“高收益、低风险”,并且以“拉人头”为主要赚钱方式。其实稍微有点金融常识,都不难识破。

其中,虚拟货币和金融互助平台是微传销主流。以金融互助平台为例,参与人员达数百万人,有数百个传销平台,涉及金额达数千亿人民币。国内媒体曾报道,单单MMM金融互助社区,注册账号就超过700万。

Q3:金融互助社区如何运作? 根据监管部门此前发布的提示:

它们依托互联网,通过网站、微信等平台公开宣传,波及范围广,发展迅速;有的打着“境外名人”旗号,妄称“经过市场检验,已在多个国家成熟运作多年,拥有全球数亿会员”等等,迷惑性强;多由境外人员远程操控,投资款往往通过个人银行账户网银转账或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流转,隐蔽性强。此外还存在利诱性强的特点,宣称投资门槛低、周期短、收益高,参与者发展他人加入可获得奖励等。
以金融互助“祖师爷”MMM金融互助社区为例:

MMM打着“普通人的社区,互相之间无私帮助”旗号,让会员利用平台匹配功能相互转账,号称月利润30%,23倍的年收益率。换句话说,你投资100元,1年后能变2300元。

它的游戏规则是这样:

w4.jpg

第一步,注册会员:平台上会显示“提出帮助”和“得到帮助”。

第二步,提出帮助:你需要先投60元—6万元的资金,也就是所谓的“提出帮助”,资金冻结期为15天,收益15%;

(只要在平台上操作,人民币就自动转为平台规定的“马夫罗币”(虚拟币)实行交易。)

第三步,得到帮助:等到平台为你自动匹配“得到帮助”对象,你要主动汇款给这个帮助的对象,实现“互助”。而到第15天,就能以“得到帮助”的形式取出资金,获得15%的收益;如果你不取出资金,每天收益增加1%,这也是它宣称能实现月收益30%的原因。

领导奖:另外,你如果介绍别人来玩,就成为“领导”,只要他每提出一笔帮助,就能获15%”领导奖”,以此类推,之后,“领导的领导”也能获得层层递减的奖励点数,以此激励模式鼓励不断发展更多的下线。

不能看出,从“提出帮助”到领导奖,金融互助平台已经具备了传销定义的“交入门费”、“拉人头”和“组成层级团队计酬”三个条件。从本质上看,由于平台没有实际盈利能力,它的运作模式完全是在瓜分新进投资者的资金,带有典型的庞氏骗局特征,一旦没有新的投资者进场,资金链断裂,项目就面临崩盘。

事实上,MMM平台2015年底就已崩盘,随后宣布重启,但你只有“拉人下水”,才有新的资金去“解冻”你原来的“马夫罗币”。当然,傻子也不是无限多,所以今年MMM平台又崩盘了。

w5.jpg

想想看,前纳斯达克主席麦道夫承诺的10%年收益都没办法长时间维持,更何况这些动辄30%月收益的平台。

Q4:参与金融互助的都有什么人?

这个问题很严重。

由于金融互助主要通过微信、QQ群、论坛等网络传播,而这些东东主要是年轻人在玩,比如金融互助平台的主战场微信,用户平均年龄只有26岁,97.7%的用户在50岁以下,86.2%的用户在18-36岁之间。

SO,受害者大多数是年轻人,祖国的未来。

至于职业,“白领阶层、事业单位、公务员甚至金融从业者参与者占了很大比例,涉及人员素质高,影响面广。”

Q5:还有哪些金融互助平台?

MMM仿盘或采用与MMM接近的名字,如臻MMM等;

冒用一些知名金融机构的名号,如万事达、Lending Club等;

直接用“某某金融互助”等名称,比如CA国际金融社区等;

此外许多MMM金融社区异化产品,YBI、WK、韩国CNC互助金融平台、智拓金互助平台和享赢财富等;

正如报告指出的,实际的金融互助投资平台数量之大,影响范围之广,参与人数之众超乎想象,难以统计。

下面是反传销网曝光的名单,包括金融互助平台和虚拟货币平台,总共100多家:

w6.jpg

Q6、金融互助平台怎样洗脑?

首先,要有一个高大上的包装,还要大声告诉全世界:我们不是传销!

w7.jpg

然后,实施洗脑的关键”场所“就换到微信群或QQ群,以某某金融互助平台为例。

进入平台的会员,几乎都会被拉进不同的微信群、QQ群。然后每天都被铺天盖地的利好消息轰炸。比如骨干们会发谁谁谁又在平台成功获利多少钱的截图。会员还被要求”得到帮助“之后,写一封”幸福信“,不然就要被踢出群。然后这些”幸福信“就会在网站主页滚动。

并且定期抽奖,有房子,还有百万美金等等。

就这样,铺天盖地的利好轰炸,加上各种”幸福“弥漫,再辅以几篇”为什么人家也是二十多岁就可以买房买车”的鸡汤文,不少人就被”洗脑“了。

Q7:为什么那么多人前仆后继?

用多次接触金融互助平台的投资者话讲,“互助金融的受害者中有两类人,一类是傻,一类是贪。傻的人是真不知道,贪的人什么都门儿清,就是想赌一把。”

加加根据一些报纸对受害人的采访,大致总结了下:

“傻”: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和金融知识,对资本游戏没有风险的认识,平台怎么“赚钱”也说不出,只知道把钱放里面,等着翻倍就是。

具有代表的言论:

“起初我也只是观望,但看着身边同事都赚钱了,最后才没有忍住。”

“开始投一点有赚到、后面胆子越来越大”

“投了20多万,想想一年后就能翻到一两百万,心里就激动不已。”

“贪”:知道随时可能崩盘,但相信自己不会接到最后一棒。在他们看来,只要早点撤走,是可以赚到大钱的,所以他们愿意冒险。

具有代表的言论:

“肯定有更大的笨蛋成为我的‘下家’”

“我以为至少能撑三四个月吧,没想到才一个月就崩盘了!”

“自欺欺人”。比如平台违法被查,有些人反倒怪起警方;或者只要媒体发文质疑,就会受到攻击。

为什么呢?因为既然已投资,就等于跟诈骗人坐同一艘船上,大家心照不宣,各取所需。如果骗局被揭穿,钱没了,希望和投入的感情也破灭了,就容易产生愤怒、憎恨的情绪,在“斯德哥尔摩的精神症候群”下,不对诈骗人进行讨伐,反而将情绪对外,攻击拆穿骗局的人。

具有代表的言论:

“既然已经投资了,那就相信到底,打破头也要往前走,兴许有惊喜”

“公安部门乱搞才会这样,只要平台没出事大家都能赚钱”

Q8:既然是传销,为何不抓?

这才是重点,也是很多人的疑问:谁都知道传销是违法,如果说金融互助是传销,有关部门为什么不抓人?

其实,金融互助平台就像一个“四不像”,打着法律的擦边球进行。比如你觉得它是非法集资,但它的非法占有目的不明显,没有完全占有投资者的资金,也没有触犯监管部门的“提供担保”和“有资金池”等红线。如果没有足够的人联合起来报案,或者没达到一定的金额,在没出大事故之前,就没有“受害者”。

再讲直接点,按照国内现有的法律,人家根本不算“违法”。所以你看到,MMM等都是公开明目张胆进行的,银监会等部门只是多次提示风险,没法采取实际行动。

更重要的是,目前国内没有金融传销相关的罪名,只能按普通传销定罪量刑。法律界人士表示,刑法对传销行为定罪门槛高,在具体查处传销案中,要获取到发展达30人的证据极难。这就导致法律难以对绝大多数传销人员治罪,再加上刑期最高才7年,搞传销的通常有恃无恐。

当然,有关部门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再加上金融互助受害者遍布全国,很难确定到底是归谁管。。。客观上说,都是原因!

之前人民日报记者白之羽举报MMM平台挺具代表性:

公安经侦大队:

“没有受害者那我们管不了了,这里受理的都是结果犯罪,你的事情还没人受害,我们没法受理。”

“外地的事情不归我们管,在湖南报案嘛,这是属地管辖原则。”

工商稽查大队:

“看这里面转账都是个人账户,我们也没权限调查,所以你们直接去找公安比较好。建议你打市长热线,他们受理了,回头看是分到公安还是工商,不管是哪家,都能给你个回应。”

公安派出所:

“你不能提供当地的具体人员线索,所以操作性比较差,只能先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发布警示,提醒群众不要参与。”

现在你能理解,当MMM互助社区崩盘之后,很快就可以凭借另外一个马甲冠冕堂皇“复出”,再崩盘一次的原因了吧!

Q9、监管部门持有什么态度?

监管部门持续在警示风险,不断呼吁受害人站出来报案维权:

w8.jpg

2015年7月,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称金融互助平台是假借金融创新“搭便车”的伪互联网金融。

2015年11月,银监会、工信部、央行、工商总局四部委发布《以“金融互助”名义投资获取高额收益风险预警提示》的公告。

2016年1月,四部委再次发布风险提示,“MMM金融互助社区”及类似金融互助平台和公司运作模式具有非法集资、传销特征,提醒投资者警惕其风险。

Q10:如果平台出问题怎么办?

由于金融互助平台基本没有在工商部门注册,也没有在工信部备案,有些甚至受境外人员操控,说白了,如果平台出问题,你要告谁你自己可能都不知道。再加上受害人遍布全国各地。基本决定了该类案件取证难,破案也难。

所以,如果平台出问题,投资的钱基本血本无归。

此外,即便能破案,也分为几种情况:

如果警方及时追回部分资金,你能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是单纯受骗的无辜投资者,警方可能按照一定的比例返还部分资金。

但如果你是骨干分子、重要成员,就会被追究刑责;

而如果你拉了很多下线,有可能变成胁从犯或从犯,也会被追究刑责。

总结

金融互助平台能在中国大肆横行,一方面是由于法律法规没及时跟上,一方面是有关部门的不作为。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普通民众法律知识和金融知识的欠缺,套用一句很流行的话讲:你贪的是它的利息,它要的是你的本金。

而加加还要补充一句:你不是设局者,你永远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倒台!而一旦倒台,结局基本都是血本无归!

珍爱生命,远离金融互助!

文章资料来源于网络,整理转载。

请关注公众号,共同学习进步:

w9.jpg

感谢您的阅读!垂询电话:18686144088
返回 发新帖 回复
热门图片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Archiver|手机版| 反传销咨询救助网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X3.4( 蜀ICP备14017371号-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