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598

积分

管理员

发表于 2019-11-21 12:28:58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链熵学社
我国尚未建成打击涉“区块链”诈骗的完备治理体系,这方面的工作应当加紧进行。

该如何去治理借“区块链”之名的诈骗行为?-1.jpg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首次在制度层面进行了规范。

有必要抓紧完善相关法律,以明确的法律法规对涉及区块链的相关行为进行界定,为依法打击涉区块链诈骗提供法律依据。

据《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报道,区块链技术是这两年大热的概念,然而区块链技术火热的背后,另一场“盛宴”却在暗流涌动。炒作数字货币,发行毫无价值的货币、打着区块链旗号传销诈骗……借区块链之名的招摇撞骗大有抬头之势。

有关专家指出,涉及区块链领域的监管要与时俱进。

该如何去治理借“区块链”之名的诈骗行为?-2.jpg

有人形容说,估计10个人中有9个人听说过“区块链”,但10个人中有8个人却不懂“区块链”究竟是什么?

正因为这个概念很火也很复杂,而多数人又不了解其内涵,这就让某些骗子看到了机会。

如今,主流舆论纷纷揭露那些借“区块链”名义所设的骗局,有助于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区块链技术从2008年就已出现,近两年媒体频频提及,但包括一些经济学家在内的不少专业人士也搞不懂什么是区块链,纷纷表示要恶补相关知识。而网上专门谈及区块链的不少文章,对区块链的解读似乎也没解释清楚。

在这种情况下,多数人不明白区块链显然也很正常。

该如何去治理借“区块链”之名的诈骗行为?-3.jpg

然而在一些地方,涉及区块链的项目、企业、园区却一窝蜂涌现出来。据监测,目前全国涉及区块链的公司大概有32000多家,但真正拥有区块链技术的不到10%。另外,全国已成立区块链产业园22家,其中三成空置率超过50%。

涉及区块链的项目、企业、园区一哄而上,不少企业和产业园都想利用区块链分一杯羹。如果涉及区块链的企业属于合法经营,能不能分到羹当由市场说了算,但某些企业或者某些人打着区块链旗号蒙骗公众,必须予以严厉打击。

目前,我国尚未建成打击涉“区块链”诈骗的完备治理体系,这方面的工作应当加紧进行。

首先,应当适当简化概念,以通俗语言普及相关知识。

该如何去治理借“区块链”之名的诈骗行为?-4.jpg

区块链传播比较广的概念表述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其中涉及的每一种技术性表述都比较复杂,很多人难以理解,应当用更简洁、通俗和更权威、科学的方式普及区块链概念。

技术进步应该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现在区块链的概念比较复杂,坦率地说,这既不利于区块链知识普及,也不利于区块链产业化发展。如果相关知识不普及,骗子就可能利用区块链概念大做文章,普通公众也很难防范。

所以,简化概念、通俗普及知识是防范区块链诈骗的先手棋。

其次,应建立多部门参与的联合治理机制。

2017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2018年8月,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在此基础上,应针对这类诈骗行为的特点进行综合治理,以保护投资者权益,避免区块链被“污染”

该如何去治理借“区块链”之名的诈骗行为?-5.jpg

虽然打击涉区块链诈骗在法律上有待完善,但其中等行为明显违反《广告法》《刑法》,既然能够初步定性,关键就是要形成监管合力,进行精准治理。

今年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首次在制度层面进行了规范。

最近涉及区块链诈骗再度抬头,说明一般性制度震慑力还不够,有必要抓紧完善相关法律,以明确的法律法规对涉及区块链的相关行为进行界定,为依法打击涉区块链诈骗提供法律依据。

区块链技术本是一个时代发展的产物,但在技术尚未成熟阶段,被很多人投机倒把加以利用。使整个区块链行业弥漫着一股令人作呕的浓雾。随着社会的进步,相信区块链这一概念将很快被大众所熟知,区块链技术也将日趋成熟,相关监管政策也会逐步落地实施。

该如何去治理借“区块链”之名的诈骗行为?-6.jpg

附带区块链防伪主方式的实现:
1、基于区块链技术安全、隐私保护、不可篡改和可溯源等特性,为产品全生态内的每个对象建立一个全球唯一的区块链数字身份,消费者可以选择加入区块链数字身份或通过DApp(分布式应用)进行信息查询,所有上链数据来自数字身份提供者,上链后的信息即为产品的区块链防伪信息;
2、搭建区块链防伪电子标签信息共享平台,通过标准化数据格式采集,将包括原材料、成品、检测机构结果物、运输、验收信息、上市销售单位、各业务人、地点坐标、日期等全流程信息数据上链,实现信息共享,同时有关信息自动同步给国家相关监管机构,并开放查询接口;
3、制作区块链防伪电子标签。
4、开发DApp:基于区块链P2P网络和加密手段,建立DApp和区块链防伪电子标签之间的直接验证机制,实现真正的一对一防伪,有效避免二维码防伪方式的技术缺陷,保证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和准确性。
返回 发新帖 回复
热门图片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Archiver|手机版| 反传销咨询救助网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X3.4( 蜀ICP备14017371号-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