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1-21 17:23:34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中学生博览
文:关强
图:宋怡明
家兄关东与怡明姐茶话闲聊中,谈及了《中学生博览》杂志。然后我和怡明姐加上了微信好友。这样的重逢把我带回了1995年那个让我一直都感觉美好的秋天。
《中学生博览》1995年第13期的版权页上,发表了我为《中学生博览》的题字。当小博邮寄到我们学校图书馆和班级时,我瞬间成为全校同学之间议论的焦点。走在校园或是教学楼里,背后时常响起一句话:“他就是关强,给《中学生博览》题字那位!”
用现在的话说我红了,我火了!
《中学生博览》1995年第13期封面
我们学校是省重点高中,而我又是一名艺术特长生。跟这里太多太多的学霸相比,我的成绩就是反面教材。没有信心,没有尊严,有的只是迷茫。自从发表了题字,学校的老师看见我的时候,脸色由阴转晴了,甚至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我的心情渐渐明朗起来,压抑许久的郁闷也随之不见了。走在校园里,我的脊背也挺直了。
没过多久,中学生博览杂志社给我寄来了50元的稿费。这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绝对是一笔“巨款”!要知道,那时候我父亲的月工资才300多块钱。我把稿费分成了3份——20元交给家里,20多元盛宴“狐朋狗友”,又跑到邮局,用剩下的钱买了8本发表我题字的那本《中学生博览》。邮局的大爷说:“孩子,你这是要包圆儿啊!”
4本寄给了笔友,3本放到自己的抽屉里珍藏起来,1本放到书包里天天背着。这一期的《中学生博览》,他就像一剂良药,把我淘气和厌学的病治好了。每当我学习走神、厌学和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拿出来翻一翻,看一看,读一读。
《中学生博览》1995年第13期版权页
“只有不畏劳苦的跋涉,才会从沙漠走向绿洲。”
看到这句话,我身上就像打了鸡血一样,重新投入到学习中去。我告诉自己,一定要考上大学,一定要出人头地。在我最叛逆的时期,小博就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给了我信心,为我指引方向,告诉我野百合也有春天。
关强为《中学生博览》刊名题字
二十几年过去了,回忆起这些岁月,再回望一下自己身后那深浅不一的足迹:发表了一些论文,出版了几本书,作品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比赛,获得了这样那样的奖项。我自己比较了一下,取得的各种进步和成绩带给我的喜悦以及心理上的荣耀感、满足感和激励,都没有当年小博带给我的力量劲儿足和持久。因为那是我的处女作,更因为那时我正青春。我能有今天的样子,不能说功劳全是小博的,但是小博确实是我成长的基石。在我的青春里,小博的陪伴让我不孤单,让我不迷茫。
谢谢你,中学生博览。
同时,感谢家兄遇见了小博主编怡明姐,因为你们的茶话,才给了我与小博再续前缘的契机。感谢怡明姐保存了几乎创刊以来所有的小博,感谢她为找这期杂志,把书柜翻了个底朝天。为了表达我的感谢,怡明姐,我当年的稿费还剩下几块钱,等我回长春的时候,我请你吃两串羊肉串儿。
关强写于北京时间至丙申暮春 2016年4月16日午夜。
作者简介:
关强,现任教于北京印刷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印刷协会创意设计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金艺渲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意总监,北宗山水画研究会会员。
图文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