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5

积分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21-8-26 21:11:59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莱读教育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非常喜欢用奖惩的手段,
你表现得好了我给你奖励,表现得不好我就惩罚你。
觉得这样一下棒子一下糖果的手段,能够很有效地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
但是这样的方式对于孩子来说,更像是隐形的“PUA”。


PART.1间歇式奖惩,隐形PUA

在一档综艺《敞开心扉的少年》里,有个叫蹦蹦的男生。
他每次做自我介绍的时候都不说自己名字,而是说——
“大家好,我是蜜糖的哥哥。”


从他的介绍里可以看出他觉得妹妹更重要,
也可以看出无论是节目还是在家里,他都觉得妹妹应该才是目光中心。

家长以为自己奖惩有度,却不知这对孩子是隐形PUA-1.jpg



主持人根据蹦蹦的表现直接坦言他是一个没有自信的孩子。
随着节目中的深入谈话,大家才了解到这个孩子为什么会变得这么不自信。
蹦蹦爸爸在一次和蹦蹦的争吵中撕掉了他的奖状。
他的解释是,撕掉奖状就是撕掉他的傲慢,我不想让他因为一点成绩而自满。
可是蹦蹦爸爸一定没有想到他撕掉奖状的同时是把蹦蹦的自信都给撕碎了。


心理学家认为在孩子小时候,父母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往往是无法补救的。
因为作为孩子,他认为父母是他的安全堡垒,是他的温暖港湾。
所以很多时候当父母去批评孩子伤害孩子时,


孩子的第一反应经常是觉得自己犯错了,应该坦然接受父母的责罚。
这是孩子自己对自己的一种自我否定,这种心态很可能延续孩子一生。


父母不经意间对孩子的否定、打击,其实就是一种“间歇性奖惩”
它很隐形,对孩子的毁灭性却极为强大。



家长以为自己奖惩有度,却不知这对孩子是隐形PUA-2.jpg



为什么说父母对孩子的打击是致命的,这涉及到一个心理学概念“关系的基本假设”
就是指我们和某个人的交往,其实是有一个默认的前提和承诺的,然后双方都遵循这个假设互动。
这样的假设决定我们和对方之间的界限,以及允许彼此踏过界限进入自己世界的权利;
同时也包含彼此对对方的义务,对彼此情绪的分担、喜怒的共鸣等。
比如当两个人关系的基本假设是同事,那么对方对隐私的窥探就会让我们不舒服,
当然当我们悲伤的时候对方也没有义务照顾我们的情绪。
当两个人关系的基本假设是朋友,那么我们会给对方了解自己、指责自己的权利,
而当我们受伤的时候,对方也应该安慰我们。


而对于子女来说,和父母关系的基本假设,就是父母是安全的、值得信任的、无条件爱自己的。

家长以为自己奖惩有度,却不知这对孩子是隐形PUA-3.jpg



基于这个假设,子女对于父母的依赖感可以说是天生的,是理所当然的。
孩子会认为,在自己受伤的时候父母就会安慰自己,无条件的保护自己。
但是很多时候孩子自认为的受伤情况不被父母认可,
他们可能不会去“保护”孩子,反而还会站出来指责孩子的不对,甚至打击孩子。


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就是直接推翻了孩子认知里面的基本假设。
而没有分辨能力的孩子无法去理解父母为何这么做。


在孩子看来,父母平时对自己的夸奖、支持都是一种奖励,
那么与之相反的指责就相当于一种违背假设的“惩罚”。


时而夸奖,时而惩罚,孩子分辨不出夸奖和惩罚的具体原因,
但是这样的“间歇式奖惩”,常常使孩子的情绪在喜悦和痛苦中起伏。


而心理学家指出:我们的认知系统往往会错误解读这种折磨人的状态,把强烈的痛苦情绪理解成爱意。


孩子对父母的基本假定是“爱自己”,那么这些充满指责和痛苦的时刻,就会被曲解成爱意。
这样的结果就是,那些糖让孩子忽略巴掌,孩子真的会认为是自己的错,
认为自己就是父母口中“不行”“不对”“差劲”的样子。


PART.2对孩子的指责会成真



在纪录片《你好,儿科医生》中,有个因为孩子下体撕裂出血的急救案例。
起因是孩子妈妈因为3岁多的孩子不想上课外班,
情急之下失去理智,猛踹孩子下体,造成撕裂出血。
多亏立马送进医院手术,再晚几小时,就会影响以后的排尿问题。

家长以为自己奖惩有度,却不知这对孩子是隐形PUA-4.jpg



我们成年人看这个案例的时候估计都挺愤怒的,
但是这个孩子在受伤严重的情况下在医院里第一反应还是要找妈妈。
孩子对父母的爱和依赖是天生的,小的时候,他们从不会认为父母有过错。


这个事情我们看起来是妈妈太冲动甚至有不合理的体罚,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一定觉得妈妈没有错,是自己不够听话是自己的错。
孩子有这样的认知那么在之后的成长中,
他为了妈妈爱他会一直努力听话,妈妈说什么就是什么。
他会越来越不敢有自己的情绪和性格,他怕妈妈不开心怕自己做错。


如果一个孩子得到的夸奖很少,一直处在被父母指责的环境里呢?
他就会觉得他自己真的就是父母说的那样,不怪不懂事甚至是个“废物”。
比如在另一部纪录片《守护解放西》里,一个孩子在上初中后越来越叛逆,甚至勾结同伴抢劫。
孩子爸爸很困惑,自己的孩子上小学的时候一直很乖,怎么说变就变呢?

家长以为自己奖惩有度,却不知这对孩子是隐形PUA-5.jpg

实际上是孩子上了初中后交了些朋友,有个朋友是家长眼里的“坏孩子”。
所以爸爸就经常指责孩子说他和这样的人交朋友会变坏。
这位爸爸没有好好的引导孩子,就是一味的指责和谩骂,
这样的态度并没有让孩子变“变好”,反而父子关系愈发恶劣。


听多了爸爸的指责,孩子慢慢觉得他就是爸爸口中说的样子,
顽劣不堪,不识好歹,不是好孩子,那他到最后就会默认自己就不是好孩子。


正如蒙台梭利所说的:“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的一生,也会决定他的一生。”


PART.3做认可孩子的父母


家长以为自己奖惩有度,却不知这对孩子是隐形PUA-6.jpg

每对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在做父母之前他们也是孩子,也是不成熟的大人罢了。
所以一开始当爸爸妈妈有些不足是在所难免的,
但是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应该去慢慢学习慢慢让自己做合格的父母。
做一个满足孩子“基本假设关系”的父母一定要这两点。


01孩子犯错先别指责


家长以为自己奖惩有度,却不知这对孩子是隐形PUA-7.jpg

不在孩子挫败的时候在孩子身上找原因。
孩子失败、委屈、犯错误的时候,很多父母都下意识地让孩子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但此时受伤的孩子,他需要的是一份安慰,一份支持,一个声音告诉自己“没有关系”。
可当最为信任的父母也说是自己的原因的时候,孩子真的会怀疑自己。
教育博士钱志亮指出,在孩子犯错时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的爱不会变,永远站在他这边和他一起面对。
先让孩子看到自己存在本身的正确性,
孩子才能理智的看待问题,而不是自我攻击,否定自己。
当孩子犯错,首先要做的是给他拥抱,安抚他的情绪,让他找到安全区域。
因为比起孩子的情绪,问题的分析真的一点也不重要。


02多夸赞孩子




家长以为自己奖惩有度,却不知这对孩子是隐形PUA-8.jpg

多夸赞孩子,让孩子得到积极认同。
孩子无条件信任父母,如果父母觉得孩子优秀,
那孩子也自然相信自己是优秀的。
相反父母越是觉得孩子不行,孩子就真的越是不行。


在综艺《朋友请听好》里有一封来自25岁研究生的信,他说感觉自己一直没有成年。
妈妈到现在还管控他的生活,有明确的回家时间,
出去玩也像对付小朋友一样给他50块钱。
有人建议他搬出去住,可他又害怕妈妈伤心。
其实说到底,这个孩子也不认为自己有照顾自己的能力。


因为他早已接受了妈妈的投射认同,觉得自己真的不行。
多肯定孩子的能力,把夸赞孩子的话挂在嘴边永远不会错。



家长以为自己奖惩有度,却不知这对孩子是隐形PUA-9.jpg



我们对孩子实施奖惩制度,自以为自己这样是理智的家长,
但实际上对于孩子来说每一次的惩罚他都未必明白原因。
但是孩子对父母天然的信任与爱使得他们愿意接受这样的惩罚。
但是莱宝相信这也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初衷。
说父母最爱孩子,但很多时候给孩子最大伤害的也恰恰是父母。
成长对孩子很重要,对父母其实更重要,父母的成长才是更好爱孩子的保障。
返回 发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Archiver|手机版| 反传销咨询救助网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X3.4( 蜀ICP备14017371号-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