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24-12-11 12:20:34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飞鱼看事儿
成本十来块,“包装”后售价5000元!北京警方抓获嫌疑人16名!

“逆转细胞”“时光倒流”的宣传让老人们信以为真,却不知这只是一个低成本高包装的骗局。北京公交警方破获一起利用假保健品诈骗老年人的案件,成功抓获嫌疑人16名,为受骗老人挽回了50余万元损失。

11.5元成本变5000元!假保健品骗局被端,警方抓获16名嫌疑人!-1.jpg

<hr>免费鸡蛋背后的连环骗局

案件的起点,是看似普通的“免费领鸡蛋”活动。诈骗团伙利用老人防范心理弱、追求健康的心理特点,邀请他们参加所谓的健康讲座。北京某饭馆的包间里,老人们被“讲师”满某某连篇的“科学理论”迷惑,听信服用这些神奇药物可以治疗糖尿病、心脏病、癌症等疑难杂症。

11.5元成本变5000元!假保健品骗局被端,警方抓获16名嫌疑人!-2.jpg

为了增强可信度,团伙成员还安排了一些所谓的“康复患者”现身说法。声称自己曾患癌或中风,服用“保健品”后奇迹康复,让老人们彻底放下戒心。实际情况是,包装成“神药”的保健品进价仅11.5元,毫无治病功效,却被以5000元的高价卖出。

11.5元成本变5000元!假保健品骗局被端,警方抓获16名嫌疑人!-3.jpg

专业机构检测结果显示,这些药不仅无疗效,还可能耽误老年人对疾病的正规治疗。警方收网行动中,共查获涉案保健品100余盒,并迅速展开追踪,保护了更多潜在受害者。

11.5元成本变5000元!假保健品骗局被端,警方抓获16名嫌疑人!-4.jpg

<hr>保健品骗局为何屡屡得手?

保健品骗局之所以频频上演,有以下几个关键原因:

  • 情感攻击:诈骗团伙抓住老年人渴望健康、子女陪伴较少的心理,通过关怀与物质诱惑(如免费鸡蛋)拉近距离,让老人放下防备。
  • 包装专业性:利用假身份和伪科学理论制造可信度,再通过“现身说法”构建奇效的假象,增加说服力。
  • 信息不对称:不少老年人缺乏对保健品和药物的科学认知,容易被夸大宣传蒙蔽。
  • 社会监管滞后:尽管近年来国家对保健品市场加大了监管力度,但一些小型非法团伙仍能通过游击式运作躲避打击。
<hr>防骗靠自己,子女要关心

保健品不是药,健康无法靠“神药”一夜逆转。健康问题应交由专业医生判断,避免病急乱投医。子女则需要扮演重要角色,多陪伴、沟通,及时了解老人的消费行为和心理状态。
法律层面,应加大对保健品市场的监管,严惩不法分子。此外,社区和媒体也需加强科普教育,帮助老年人识别骗局,提高防范意识。
<hr>骗局背后折射的社会问题

案件不仅是一起普通的诈骗案,更反映出老年人在消费权益保护方面的脆弱性。如何有效监管保健品市场?如何为老年人提供可靠的健康信息?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返回 发新帖 回复
热门图片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Archiver|手机版| 反传销咨询救助网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X3.4( 蜀ICP备14017371号-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