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0

积分

管理员

发表于 2017-1-4 21:21:10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以来,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新型网络传销专项工作,共立案侦办传销犯罪案件2826起,破获“网络黄金”、“克拉币”、“恒星币”、“买卖宝”等一批重大案件。在此也提醒大家,对于那些许以高回报的所谓理财项目,一定要仔细甄别,避免落入传销陷阱。

1845203b18123479e94c33a265ad08e21661ab.jpeg

据公安部经侦局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处处长刘路军介绍,这类虚拟货币犯罪案件有两个突出特点,一个是有一批职业“操盘手”,他们是不断变换所谓的虚拟货币的币种,另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这类案件或这类犯罪活动,一般活动周期在半年到一年,犯罪分子在这个周期之内,一般就会变换名目,或者关闭网站,以逃避打击。大多数参与人在这个周期内,实际上是收不回本金的。

制造盈利假象 诱骗“拉人头”返利

1845206e7b86bd7adb4aad9a2805dee305fe4c.jpeg

1845202b797dee47a349fdbbfc44c99551afed.jpeg

许以高额回报制造“盈利”假象形成较强诱惑力

从目前查处的“虚拟货币”案件分析, “动态收益”、“静态收益”、“推广返利”等是典型的利诱名目。不法分子通过许以高额回报、在群众参与初期给予一定返利,制造“盈利”假象,形成较强的诱惑力。通过这些案件,让我们看到当前传销犯罪的一些新特点,那么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面对乱花迷眼的新名目,到底该怎样甄别哪些是投资理财,哪些涉及传销呢?

假借“金融创新” 歪曲“营销”概念

184520dc03ae51de014815b44f32be3ad5aff3.jpeg

184520ac61ed922c084650a380d36d9c018b23.jpeg

1845210a0cd453d46a45498cf61f82b32e19f6.jpeg

18452122e63789a64a4bd5a7336c907fa7ee8b.jpeg

警惕传销犯罪不要被高利诱惑更不要参与传销害人害己

不法分子打着“虚拟货币”、“金融互助”、“微商”、“爱心慈善”等幌子从事网络传销犯罪,大多以“金融创新”为噱头,歪曲利用“区块链技术”、“数字资产”、“电子商务”、“微信营销”等概念,混淆视听,引人入彀。今年以来,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150余起“虚拟货币”类传销及其他犯罪案件,涉及60余个“币种”。在此,我们也提醒大家:警惕传销犯罪,不要被高利诱惑、上当受骗;更不要参与传销、害人害己。


点评

游客
海!外直播 t.cn/RxmJTRa 禁闻视频 t.cn/RJvO78S 在我短短的一生里,百年一遇的洪水见过10次,500年一遇的海啸见过2次,千年一遇的地震见过2次,唯独五年一遇的全民大选一次还没遇见过。  发表于 2017-5-31 01:42
返回 发新帖 回复
热门图片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Archiver|手机版| 反传销咨询救助网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X3.4( 蜀ICP备14017371号-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