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598

积分

管理员

发表于 4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诈骗手法千千万 捂牢钱包多防范

当前电信诈骗手段深度融合技术与社会热点,更具迷惑性。

6类新型犯罪模式

1

深度伪造(AI换脸/拟声)诈骗

手法:利用AI技术伪造亲友、公职人员或明星的实时视频通话,以“紧急用钱”“配合调查”等为由诱导转账。

升级陷阱:诈骗分子通过短视频平台采集目标声音和面部信息,精准定制骗局。

2

共享屏幕窃密

手法:冒充银行、电商客服,以“退款”“信用卡升级”为由,诱导下载远程会议软件开启屏幕共享,窃取支付密码、验证码。无需直接索要密码,全程监控操作即可盗刷资金。

3

新型洗钱“工具人”招募

线下模式:以“兼职日结XX元”为诱饵,要求提供银行卡代收资金、取现或购买黄金、奢侈品洗钱。

线上模式:假借“话费充值折扣”“电费代缴”,利用受害者账户接收赃款,转移后拉黑用户。

风险:参与者可能涉嫌“帮信罪”,面临刑事处罚。

4

元宇宙/NFT投资骗局

手法:虚构“元宇宙地产”“限量NFT数字藏品”等概念,承诺高额回报,诱导下载虚假交易平台。初期小额返利,待大额投入后关闭平台卷款跑路。

5

游戏外挂与“免费皮肤”诈骗

手法:虚假外挂程序植入木马,盗取游戏账号或勒索赎金;谎称赠送“限定皮肤”,诱导扫码支付“激活费”。

6

“情感杀猪盘”3.0版

手法:伪造身份在社交平台打造“高知精英”“退伍军人”人设,长期情感铺垫后诱导“投资”或虚构“医疗急救”骗钱。

新趋势:结合虚拟货币、境外赌博平台,资金追踪难度极大。

推动保护消费者的活动。

社会大众防范指南

1

个人信息勿泄露

-- 珍惜个人信用,拒绝任何“两卡”交易!

-- 快递单、机票等含个人信息的单据销毁后再丢弃。

-- 避免在社交媒体公开家庭住址、身份证号、车牌号。

2

设备安全莫忽视

-- 关闭手机“共享屏幕”权限,谨慎授权APP麦克风、摄像头功能。

-- 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来电预警。

3

三类话术要警惕

-- 紧急事件:绑架、疾病、公检法传唤等制造恐慌。

-- 利益诱惑:高薪兼职、投资暴利、超低折扣。

-- 权威伪装:冒充领导、平台客服、政府机关。

4

资金操作“三核实”

-- 核实身份:立即视频通话或回拨原号码确认,警惕AI换脸、变声技术伪造身份。

-- 核实渠道:转账必须通过官方平台或线下正规渠道,拒绝扫码支付、点击陌生链接、向“虚拟账户”汇款。

-- 核实账户:拒绝向陌生账户转账,使用延迟到账功能(24小时)。

5

遭遇诈骗后的紧急应对

-- 立即报警:拨打110或96110并提供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申请止付冻结。

-- 保留证据:不删除诈骗方联系方式,截图保存所有操作记录。

-- 联动止损:通过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申诉拦截资金。



本文来源于微信文章公众号
返回 发新帖 回复
热门图片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Archiver|手机版| 反传销咨询救助网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X3.4( 蜀ICP备14017371号-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