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发表于 4 小时前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生防电信诈骗警示:筑牢安全屏障,谨防“精准围猎”w1.jpg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大学生防电信诈骗警示:筑牢安全屏障,谨防“精准围猎”w2.jpg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电信网络诈骗已演变为技术驱动的“隐形杀手”,犯罪手法迭代升级、隐蔽性极强。

大学生群体因涉世未深、防范能力较弱,往往成为诈骗分子眼中的“优质目标”。面对层出不穷的骗局,唯有主动提升识骗防诈能力,方能在这场“信息暗战”中守住财产安全底线。

请查收这份防诈指南,掌握反诈技能,共同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大学生防电信诈骗警示:筑牢安全屏障,谨防“精准围猎”w3.jpg

常见诈骗类型大揭秘



大学生防电信诈骗警示:筑牢安全屏障,谨防“精准围猎”w5.jpg

大学生防电信诈骗警示:筑牢安全屏障,谨防“精准围猎”w6.jpg

(一)兼职刷单诈骗

     “足不出户,日赚千元”——这类刷单广告正通过校园社群、短视频平台精准狙击大学生。诈骗分子以“新手任务”为饵,先返还小额佣金(如完成点赞返3元),待受害者放松警惕后,逐步诱导垫付资金。当投入数千元后,骗子以“任务未达标需补单”“系统冻结需解冻金”等话术拒绝返款,甚至伪造“刷单违法”威胁恐吓。据统计,超60%刷单诈骗案中,受害者最终损失超万元。

(二)冒充熟人诈骗

     骗子通过暗网黑产购买学生通讯录,甚至截取社交平台动态,伪造“辅导员生病急用钱”“室友车祸需垫付”等场景。更隐蔽的是,他们会盗用熟人账号发送伪造转账截图,制造“已汇款”假象。利用同窗情谊或师生信任,以“救急”名义要求转账至“安全账户”。

(三)虚假中奖诈骗

     “综艺节目抽中iPhone”“游戏皮肤免费领”——这类中奖通知往往附带“公证费”“税费”等附加条件。更进阶的骗局会伪造“兑奖中心”官网,要求填写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超八成虚假中奖受害者因“手续费可报销”的话术中招,平均被骗金额达5000元。

(四)网络贷款诈骗

      “无视征信秒批3万”“年化利率3%”——这些诱人广告实为“套路贷”诱饵。一旦点击链接下载虚假APP,要么被强制收取“工本费”“解冻金”,要么遭遇“714高炮”(7天高息贷款)。

(五)虚假购物诈骗

    在闲鱼、拼多多等平台,骗子以“海关税”“内部优惠券”为由要求脱离平台交易;在游戏交易群,则用“低价代充”“稀有装备”设局。此类案件因证据链断裂,追回损失概率不足15%。

大学生防电信诈骗警示:筑牢安全屏障,谨防“精准围猎”w7.jpg



防诈骗四不原则



大学生防电信诈骗警示:筑牢安全屏障,谨防“精准围猎”w10.jpg



(一)未知来电勿轻信:公检法不会网上办案,“我是公安局,你涉嫌洗钱需转账到安全账户”——这类话术是典型的“冒充公检法”诈骗开场白。凡要求转账的“公检法”都是骗子,警惕“屏幕共享”“索要验证码”等操控话术。

(二)不透露:绝不向陌生人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等关键信息,超70%账户被盗案源于验证码泄露!警惕“填写个人信息领红包”“免费领皮肤”等诱饵。

(三)涉及资金转账务必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本人核实,切勿仅凭文字沟通就转账汇款。

(四)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扫描陌生二维码,避免手机被植入木马病毒,导致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 。





遭遇诈骗如何应对





(一)立即止损:一旦发现被骗,第一时间冻结相应的银行卡,修改支付密码,防止资金进一步被套走。

(二)保留证据:保存所有的聊天记录、转账记录、诈骗信息截图等证据,为后续维权提供依据。

(三)及时报警:携带证据前往当地派出所报案,详细说明被骗经历,配合警方调查。

(四)告知他人:将所经历的分享给同学、老师,提醒熟人提高警惕,以免上当,避免更多人受骗。



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大学生防电信诈骗警示:筑牢安全屏障,谨防“精准围猎”w18.jpg

Nurses'

Day

供稿丨李梦睿

编辑丨刘邦民

审核丨毛贝贝 张致君

本文来源于微信文章公众号
返回 发新帖 回复
热门图片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Archiver|手机版| 反传销咨询救助网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X3.4( 蜀ICP备14017371号-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