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0

积分

等待验证会员

发表于 4 小时前 |显示全部楼层
↑↑请老师、家长注意点击蓝字关注,共建平安校园!

5月1日劳动节,杭州王女士计划全家出游,却发现银行卡10万元不翼而飞。查看流水,4月28-30日有6笔共10万元转出,含河南某生鲜超市消费记录,她随即报警并怀疑常玩手机游戏的15岁儿子小丁。

回家询问,小丁称未动钱但开启过屏幕共享。原来他想卖游戏号,在某社交软件发帖后,有人以600元收购,还引导他下载“螃蟹”APP,又通过“客服”让他下载某会议APP开启屏幕共享操作,期间引导其打开支付宝、手机银行等APP,后称操作失误,次日再试仍无钱到账,小丁察觉有诈未再理会。

10起学生电信诈骗典型案例警示,请家长管好孩子w1.jpg

“破案”了,原来是骗子利用小丁开启屏幕共享的时机,偷看了妈妈银行卡的卡号、密码和验证码,进行了盗刷。

近年来,电信诈骗分子频繁将“黑手”伸向防范意识较弱的中小学生群体,家长和老师务必加强对孩子的防骗教育。

以下是十起中小学生被电信诈骗的典型案例,建议家长陪同孩子共同学习,从中汲取教训、筑牢反诈防线。

案例一:90余万积蓄瞬间清零

11岁的小雨热衷刷短视频,偶然看到一个号称能提供明星隐私调查的账号,出于好奇,她添加了对方联系方式。骗子以提前知晓偶像独家消息、获得视频通话机会为诱饵,诱使小雨用母亲手机下载指定APP,并在操作过程中套取验证码,致使母亲银行卡内90余万元瞬间被转走,发现时已追悔莫及。

案例二:“警察”来电,骗走3万余元

初中生小贺上网时接到自称“警察”的电话,对方声称其父母涉及重大案件,需小贺配合调查,否则父母将面临牢狱之灾。惊慌失措的小贺在骗子诱导下,瞒着父母将银行卡里3万余元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直到父母发现异常,才惊觉受骗。

案例三:追星梦碎,14000元打水漂

16岁的追星女孩小萱在网上看到低价售卖明星周边产品,且有机会获亲笔签名照的消息,心动之下添加微信下单。付款后,骗子以物流有误、需缴保证金等理由不断诱骗小萱转账,累计达14000元。最终,小萱不仅没收到周边,还被拉黑。

案例四:游戏皮肤的 “甜蜜” 陷阱

10岁的游戏爱好者李某在游戏聊天窗口看到免费领皮肤的信息,添加好友后,扫描对方提供的二维码,却被要求支付3887元“身份验证”费用,称验证成功后钱会退回。李某瞒着父母付款,结果皮肤没到手,钱也石沉大海。

案例五:200元诱惑,付出40180元代价

10岁的小美在网上看到转发图片获利200元的信息,按要求操作后,骗子以其未成年人身份导致公司账户冻结为由,恐吓她转账解冻。恐惧之下,小美用母亲手机多次转账,共计40180元,直到母亲发现资金变动才道出实情。

案例六:明星助理的 “陷阱指令”

11岁的李某刷视频时收到自称明星助理的私信,称其被选中参加线下见面会,但需缴纳“场地费”和“保密费”。兴奋的李某用家长手机转账33035元,之后骗子又以各种理由要求继续转账,李某察觉不对时,已无法联系对方。

案例七:1.88元引发的24200元损失

12岁的赵某玩游戏时,被支付1.88元领超级礼包和高级皮肤的公告吸引,付款后,骗子以支付异常、需解冻账户为由,诱导赵某扫描多个二维码,最终赵某转账24200元,才发现被骗。

案例八:卖号不成反被骗8000元

15岁的郑某在游戏交易平台发布卖号信息,有人联系称已下单,但因账号未“资金托管认证”无法交易,需缴纳“认证金”,缴纳后连同卖号款一并退还。郑某轻信转账8000元,结果对方收钱后消失。

案例九:直播“皮肤骗局”,3106元打水漂

13岁的李某观看游戏直播时,主播称关注私信可免费领皮肤。李某照做后,被要求下载APP并扫码支付“手续费”,为得皮肤,他扫码支付28笔,共计3106元,支付完成后不仅没领到皮肤,还被拉黑。

案例十:明星签名照骗局,15842元没了

14岁的张某渴望偶像签名照,在网上看到低价出售信息后添加微信。骗子先让其支付定金,后以 “海关税费”“安全保证金” 等理由多次诱骗转账,累计15842元。当张某要求发货时,骗子不断拖延,最终失联。

诈骗手段五花八门

但核心都是利用了

学生的贪小便宜和恐惧心理

家长多一分耐心教育

孩子就少一分受骗风险

请家长务必加强安全教育

和孩子一起

牢记以下防骗指南

↓↓↓

1. 家长应加强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叮嘱孩子不轻信“中奖”“免费送”等诱惑,不添加陌生好友,不点击不明链接,更不要随意加入不明群聊。

2. 家长要妥善保管手机、银行卡等重要物品,不随意告知孩子支付密码。密切监督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行为,了解其上网内容和社交情况,设置支付限制,防止大额转账。

3. 提醒孩子在受到网友的威胁、恐吓时,应第一时间告知父母或老师,寻求大人的帮助,必要时报警求助。

4. 家长要身作则,减少在孩子面前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多与孩子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如一起阅读、玩游戏、参加户外活动等,陪伴孩子度过有意义的周末时光。

让我们家校携手,共同筑牢防诈防线,为孩子们的健康长大保驾护航。

▍来源:安全工作与管理

转发是传递,点赞是鼓励,让校园更安全!

本文来源于微信文章公众号
返回 发新帖 回复
热门图片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Archiver|手机版| 反传销咨询救助网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X3.4( 蜀ICP备14017371号-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