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19-8-14 12:51:01 |显示全部楼层
自武王姬发伐纣,建立西周,传至周幽王,幽王被岳老子(申侯)杀死,标志着西周的覆灭。后来,各诸侯拥立前太子宜臼为王,世称周平王,平王登位第二年,为躲避犬戎的侵扰,把国都迁到东都洛邑,故历史上称为东周。

w1.jpg

东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为春秋时期。时间段大致为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经历14代周王。那时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以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谁就召开诸侯国会议,强迫大家公认他的“霸主”地位。 先后起来争当霸主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把他们称为“春秋五霸”。在诸侯争霸的过程中,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数目逐渐减少。

第二个时期为战国时期。时间段大致为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56年,经历11代周王。经过春秋争霸战争,到战国开始,主要的诸侯国有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国,历史上称之为“战国七雄”。这时,天子直辖的“王畿”,在戎狄不断袭扰和诸侯不断蚕食下,大大缩小,最后,竟只剩下成周区区方圆一二百里范围,就是如今河南西部的一小块地盘。

各诸侯或以强并弱,或混战不断,争取各自的地盘与利益,根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或者只是利用天子、王室的名义和旗号,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发展强大自己势力的目的。东周的存在,完全成了一个摆设,当年文王、武王时代“八百诸侯来朝”的辉煌,一去不复返。周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丧失渐无,在经济上有求于诸侯,在政治上受诸侯摆布。

w2.jpg

可就是这个可怜、窝囊的东周,从平王迁都洛邑,到周赧王59年(公元前256年)为秦所灭,竟然传了25代君王,经历了漫长的515年,真是匪夷所思。笔者很是疑惑,25代君王,难道个个是草包?经历515年,难道没有出现过一次中兴的机会?笔者难以相信,于是找来各种资料翻阅,结果发现:515年没有中兴周室的机会是不可能的,至少春秋时期,人心还没有那么散,各诸侯国还是认周天子这个“共主”的;25代周王个个是草包,也是不可能的,但这些个周王,要不贪图安稳、胸无大志,要不内部相斗、争权夺利,到最后,已经无力回天,只有靠在各大诸侯国之间卖乖取巧,或谋取点蝇头小利,或以求苟延残喘。

笔者不禁要感叹了:呜呼,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怜之国亦有可恨之处。要是文王、武王泉下有知,必定气得从坟墓里跳出来,指着不肖子孙们骂:你们要不要脸,人家各诸侯都知道营营苟苟不断发展势力,你们倒好,放着我留下的大好基业不管,搞互相扯皮窝里斗,人家都骑脖子上拉屎了,你们还不知道痛定思痛,修德政、任贤才、强势力,竟然今天给这个乞尾求食,明天给那个讨点恩惠,不思进取,苟延残喘,还因为获得一点点蝇头小利沾沾自喜,身为天子,你们就不怕人家笑掉大牙吗?

w3.jpg

细看东周那些天子的所作所为,确实让人觉得可笑,为了获取一点点蝇头小利,真可谓极尽卖乖取巧、坑蒙拐骗之能事。下面先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一、周赧王时,楚包围了韩国的雍氏,韩国向东周要兵器和粮草,东周君害怕了,叫来苏代把这事告诉了他。苏代说:“您何必为这件事担忧呢!我能使韩国不向东周要兵器和粮草,又能让您得到高都。”周君说:“你如果能办到,我可以把国政交给你。”苏代于是会见了韩相国公仲侈,说:“楚国包围了雍氏,原来计划三个月攻下,如今五个月了,还攻不下来,这说明楚兵已经疲惫了。现在您向周要兵器粮草,就是向楚宣告您自己已经疲备了。”韩相国说:“对。可是使者已经派出去了。”苏代于是说:“为什么不把高都送给周呢?”韩相国非常生气,说:“我不向周要兵器粮草也就够可以了,为什么还要把高都送给周呢?”苏代说:“把高都送给周,周会转过来投向韩国,秦国听了一定很恼火,怨恨周,与周断绝使者的往来,这样就等于是拿一个破烂的高都换来一个完整的周。为什么不给呢?”韩相国说:“好。”果然把高都送给周了。

二、公元前273年,秦国攻破了魏国的华阳。周的大臣马犯对周天子说:“请允许我去让梁国给周筑城。”周天子于是让马犯去见梁王,说:“周王病了,如果他真的死了,我也一定活不成,请让我把九鼎献给大王,希望您拿到了九鼎之后,能想办法救我。”梁王说:“好。”于是给他一批士兵,声称是去保卫周。马犯又去对秦王说:“梁并非是想保卫周,而是要攻打周。您可以派兵到国境去看看。”秦果然出兵。马犯又跑去对梁王说:“周王病好了,九鼎的事没有办成,请您让我在以后找适当的机会再献九鼎吧。但是现在您已经派兵到周去了,诸侯都起了疑心,怀疑您要伐周,以后您办事将不会有人相信了,不如让那些士兵为周筑城,借此把诸侯怀疑您要伐周的事端盖住。”梁王于是就让那些士兵给周筑城。

凭一张利嘴占得便宜,放到各诸侯国身上,或许能得来赞许,但做为诸侯“共主”的周王朝,靠耍小聪明占小便宜,就真不要脸了。九鼎是国家重器,代表天下九州,在那时是天子权柄的象征,周王为了一点蝇头小利,竟然能允许臣下开这种玩笑,自辱祖先宗庙和天子权柄,真是可笑可叹。

w4.jpg

更让人费解的是,东周衰落至此,各位君王混成那样,却始终不忘窝里斗,全然不管这个君王的位置是不是有名无实,反正要想方设法坐上去过把瘾,哪怕是“过把瘾就死”。各位且看看下面的一场场闹剧。

一、公元前677年,周釐王去世,儿子惠王阆登位。惠王纵容叔叔夺了大臣的园林,做为自己豢养牲畜的场所,因为这事,大夫边伯等五人就起来做乱,召集燕国、卫国的军队,攻打惠王。惠王逃到温邑,后来又跑到郑国的栎邑。边伯等人于是拥立釐王的弟弟颓为王。郑国、虢国的国君知道了很恼火一起发兵进攻,杀死了周王颓,又把惠王护送回朝廷。

二、公元前652年,惠王逝世,儿子襄王郑登位。继母惠后的儿子叔带,和戎国、翟国商议攻打襄王,襄王想要杀掉叔带,叔带逃到了齐国。后来惠后用亲信给翟人做先导,引翟人攻进周都。襄王逃到郑国,郑国把他安置在氾(fán)邑。叔带做了王,娶了襄王废黜的翟后,住在温邑。再后来,襄王向晋国求助,晋文公把襄王护送回朝,杀死了叔带。

三、公元前545年,周灵王逝世,儿子景王贵立。景王喜爱子朝,想立他为太子,正好这时景王逝世,子丐的党徒和子朝争夺王位,朝臣拥立长子猛为王,子朝攻杀猛。子丐又借助晋人的力量攻打子朝,当了周王,这就是敬王。子朝当时迫于晋国的势力,做了敬王的臣子,但心里很不服气,后来伙同党羽们起来做乱,敬王又逃奔到晋国,晋定公再把敬王护送回周。

四、公元前441年,周定王逝世,长子去疾登位,叫哀王。哀王登位三个月,他的弟弟叔袭杀了他,自己登上王位,叫思王。思王登位五个月,他的小弟弟嵬(wéi)攻杀思王,自立为王,叫考王。

再到后面,周朝自己内部竟又分裂为东、西两周,互不买帐,甚至大大出手,时不时撺揣诸侯国去打压打压对方。俗话说“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东周的那些天子们,靠着耍小聪明、坑蒙拐骗来苟延残喘,名存实亡却还不忘窝里斗,周朝不亡都对不住人了。

w5.jpg
返回 发新帖 回复
热门图片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Archiver|手机版| 反传销咨询救助网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X3.4( 蜀ICP备14017371号-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