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21-1-2 16:31:42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头条寻人
#寻人上头条##老战友,你还好吗#

该战友已找到,谢谢关注此事的好心人!

曾经,军号一响,热血青年来自五湖四海。军营里,结下深厚情谊。年轮转动,军旗仍在飘扬,老兵却已分散大江南北。只因山河阻隔,通讯不便,住址迁移,战友失联,成为遗憾。

2020年5月,头条寻人联合头条军事 ,共同发起#老战友,你还好吗#公益项目,将借助技术和平台的力量,寻找失联战友,助力老兵与战友团聚。

12月20日,退伍老兵李建新与头条寻人取得联系,希望帮助寻找他的战友张建。相关信息整理如下,希望您能帮忙转发,通过爱心接力,帮助他们团聚。

姓名:张建

籍贯地: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

入伍时间:1969年

退伍时间:1998年8月份左右

出生日期:1954年

部队番号: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81255部队82分队

其他信息:张建的父亲当时是湖北省襄樊市基建工程兵的一位首长,离休后居住在襄樊市,喜欢摄影,家中一楼还有洗印照片的暗房;张母个子挺高的;张建还有一个妹妹。

部队初相逢,他们一见如故

1969年,年仅15岁的李建新作为一名知青从老家天津来到了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在那里一待,就是5年。平静的生活有条不紊的行进着,但李建新的内心却暗流涌动——他想去当兵。

“我们那个年代,当兵是所有年轻人可望不可及的向往!”1974年年底,入伍的机会终于来了!顺利通过体检和政审,怀揣着对军旅生活的无限向往,李建新从内蒙赶赴辽宁,成了沈阳军区81645部队91分队炮排一班的一名新兵战士。

寻襄阳籍战友张建,“手拱不禁两行泪,祝君前程千万里。”老战友啊,还记得临别时你写给我的《赠战友》吗?-1.jpg

李建新(左)部队留影

初入部队,刚和班里的人熟络起来,他就在和班长的聊天中听到了一个名字——张建。

“当时我班长和我说,张建是从沈阳军区另外一个炮兵部队调过来的,是有线班的班长,性格很傲。”听了班长对张建的评价,李建新的心底反倒对这个人产生了好奇,他很想找机会会张建。

不久之后的一天,他和张建相遇了。“他一米八的个子,浓眉大眼,长得非常英俊。”让李建新意外的是,张建的性格非但不是班长口中的“傲”,反倒非常随和。“他是54年生人,69年入伍的,我俩都在15岁的年纪离开家,性格也相投,可能是成长经历和性格类似的缘故吧,我俩聊的很来。”

在李建新的印象中,张建不仅平易近人,还是很体贴新兵,“他非常爱他们班的兵,我记得那时候他们班有两个内蒙兵,汉语说的不好,张建就经常会关照他们,有什么活动也会鼓励他们一起参加,渐渐地,那两个内蒙兵也很好的融入了班集体。”

寻襄阳籍战友张建,“手拱不禁两行泪,祝君前程千万里。”老战友啊,还记得临别时你写给我的《赠战友》吗?-2.jpg

李建新(前排左一)部队留影
切磋赛诗会,他们惺惺相惜

由于不在一个排,李建新和张建在日常的训练中很少碰面,但一有闲暇,两个人就会一起念诗,“那时候我们晚上开行动大会,班委都会组织我们念诗,我和他只要聚在一起,也会念诗,像毛主席的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啊……”

部队领导为了丰富战士们的文化生活,还会定期举办赛诗会,大家会把自己平时写的顺口溜和打油诗都拿出来展示一番,“那时候我们写的诗都不讲平仄和对仗,极少数人才会考究诗歌的格律。”

在一次赛诗会上,张建和李建新互相交换了彼此的诗歌摘抄本,“那个时候,唐诗还是被禁的,平时很少有人敢抄,但是我俩都抄了很多自己喜欢的唐诗。看到对方的诗歌摘抄本里也抄了自己很喜欢的诗歌时,还挺惊喜的。”就这样,有共同爱好的两人更加惺惺相惜了起来。“后来,我俩有空了就会互相抄阅对方的摘抄本,还会一起对唐诗,一人接一句,挺有意思的。”

在那个年代,没有受过很多教育也没有学习机遇的二人,就像是遇到了精神伴侣,在平实的部队生活中给对方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支持。

转眼到了1976年的春天,分别的日子也悄无声息的来了。

“我那时候知道他76年会退伍,75年因公出差回天津的时候,我买了一个黑色的公文包,打算在他退伍的时候送给他。”当李建新把这份早已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张建的时候,令他惊喜的是,张建也给他准备了一份礼物!

“他给我送了一本笔记本和一支非常高级的笔,那支笔一头是钢笔,另一头是圆珠笔。”李建新说,笔记本和钢笔上面都有“基建工程兵报社”的字样,“可能是他父亲给他的。”李建新猜测,这是张建此前从家中带来、备好给他的礼物。

更让李建新激动的是,张建还在笔记本的扉页上写了一首名为《赠战友》的诗歌赠予给他。

“‘相逢知时一年机,而今却要两分离。手拱不禁两行泪,祝君前程千万里。’哎……那么多年了,什么都能忘,但这几句诗怎么都忘不了,太让我感动了……”

寻襄阳籍战友张建,“手拱不禁两行泪,祝君前程千万里。”老战友啊,还记得临别时你写给我的《赠战友》吗?-3.jpg

李建新(左一)部队留影
遗憾失联,纵使多方寻找,再未相见

张建退伍后,还给留在部队的好战友李建新写过信,“我们在信里互相留了对方家中的地址,还互相说了自己的近况。”

1986年,李建新也迎来了退伍的日子,工作后,他时常会想起张建,总想着有机会了一定要去张建家中会会他。“1987年我因公出差去了一趟湖北省襄樊市(今襄阳市樊城区),当时他在上班,我就在他家房门上留下了我住的旅馆名,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来找我了!”

阔别十年再相见,两位老战友激动的难以言喻,“他立即把我请去他父亲所在的干休所,然后全家热情的招待了我!”由于有公务在身,小聚之后,两位挚友不得不再次分开。

“后来,我们还来回通过几次信,他还给我寄过他和爱人的照片、他女儿的照片,有一次,他还寄来了他爱人亲手编织的毛衣送给我女儿!”李建新说,那件毛衣每隔十公分就换一种颜色,不仅颜色搭配的很好,毛衣的织法也很美观。“看得出来织的很用心,我女儿今年都40岁了,她和我说她还一直记得那件毛衣呢!”

两位战友通过信件保持着断断续续的联系,彼此的生活也通过一封封信件向对方传递。但失联,却猝不及防的发生了。

“后来我经历了下岗,那段生活挺艰难的,真的是疲于奔命于自己的生计,就没有和他继续通信了。”李建新说,后来他又搬了几次家,老战友的地址和信件也在这一过程中不幸丢失。

“这些年,我去襄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打听、也在各种找战友的平台上发布了寻找他的消息,可惜的时一直没有下落。”

如今,身处加拿大的李建新每天都有观看今日头条APP的习惯,这天,他偶然看到了一则名为《女华侨找到阔别40年辽宁籍女战友!“我邀请她来德国叙旧”》的消息,“我很羡慕他们俩阔别40年还能找到彼此,希望我也能如此幸运,能在你们的帮助下找到张建!”

寻襄阳籍战友张建,“手拱不禁两行泪,祝君前程千万里。”老战友啊,还记得临别时你写给我的《赠战友》吗?-4.jpg

李建新近照

头条寻人联合头条军事 ,共同发起#老战友,你还好吗#公益项目,将借助技术和平台的力量,寻找失联战友,助力老兵与战友团聚。在以往的成功案例中,媒体接力寻找失联战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头条寻人诚邀全国各地媒体一起参与到“寻找 失联战友媒体志愿服务团 ”中来。

如有失联战友相关线索,欢迎联系头条寻人(邮箱:xunren@toutiao.com;电话:010-83434440、010—83434485),将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信息进行核实和后续跟进。

寻襄阳籍战友张建,“手拱不禁两行泪,祝君前程千万里。”老战友啊,还记得临别时你写给我的《赠战友》吗?-5.jpg
返回 发新帖 回复
热门图片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Archiver|手机版| 反传销咨询救助网  

Copyright © 2001-202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X3.4( 蜀ICP备14017371号-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