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8-18 21:18:33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今日头条
近日,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检察院联合赣州市公安局等部门,开展了一次模拟防拐骗测试。工作人员假扮成骗子,在超市、火车站等地点,利用零食、玩具吸引孩子等方式进行了模拟拐骗。结果,一共测试了50 名年龄在3 到10 岁的儿童,其中有42 名孩子被模拟拐走。一位家长表示:平时觉得教育得还蛮好,孩子应该不会跟陌生人走,但是没有想到那么轻易就被骗走啦,所以我们也要回去反思一下。(6月4日央视新闻客户端)
为了给孩子们构筑起一道无懈可击的安全防护网,同时也为增强家长、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这样的“模拟演练”极具现实针对性,非常必要。相关部门本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组织了这场模拟测试,其良好初衷值得人们为之点赞。只是,从测试结果来看,大多数家长和孩子都交了一张不合格的答卷。很多受测试的孩子面对零食、玩具等诱惑,毫无戒备跟着陌生人走了——有的还是家长就在近旁的情况下,他们对偷偷接近孩子的危险毫无察觉。这样的测试结果,不由让人惊出一身冷汗:这种近乎实战的“模拟防拐骗测试”如果是真的呢,后果会是怎样?多少孩子的命运将因之改变,多少家庭悲剧将由此产生?
对于那些孩子失踪或被拐骗的家庭来讲,痛失亲人,显然是不能承受之痛。那些因疏忽大意而痛失孩子的父母,内心的懊悔,这一生恐都难以消除。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为人父母者在如何保护好孩子的人身安全上,本应是称职而合格的。一方面,家长要履行好监护人的法定职责,随时掌握孩子的动向,时刻将孩子的安危牵系于心,对孩子可能面临的危险诱惑及时发出“预警”。像这次测试中,一位家长在超市的书籍销售区专心看书,身后的小孙女被模拟“骗子”盯上后骗出超市,这位家长居然浑然不觉。这种失职的家长,是否有所后怕,有所自省?另一方面,家长需教给孩子必要的安全防范常识或技巧,如熟记家庭成员的名字、电话,遇险即拨打110 电话报警,在商场、超市、公园等公共场所与父母走失,怎样找可靠的工作人员求助等。
当然,让缺乏社会阅历的孩子跟居心叵测的骗子斗智斗勇,很多情况下也不现实,但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只要在日常的安全教育中,引导孩子勇于向言行可疑的陌生人说“不”,明确孩子说“不”的权利,善于把握自身的直觉远离危险,同样可以避免跨出走向险境的第一步。
社会总有风险,坏人脸上也不贴标签,成人社会能做的,就是最大限度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环境。相比有关部门依法严惩拐骗儿童犯罪,像赣州这样,通过组织模拟测试,以假戏真做的现实感、危机感,唤醒更多家长麻木的安全意识,提升保护孩子安全的能力,不失为有的放矢的积极举措。这样的警示之举,值得更多地方推广。
面对这样的测试,更多家长也不妨设身处地“答题”并扪心自问,自己能否及格?
(燕赵都市报 屈正州) |
|